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病症,我们探究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共计8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44例患者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住院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减少了一定的手术时间,各项指标疗效更高;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64%)之间有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来说,治疗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临床的治愈率较高,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胃肠减压下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患者,患者按常规做其他术前准备,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查肝功等,根据情况选择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液体疗法及能量支持,应用胃复安等促进胃肠蠕动药物。结果20例患者术后l-4天肛门排气(平均2天),4例有恶心症状3天。胆囊切除术病人,不常规胃肠减压是安全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并不增加病人腹胀,不延迟肛门排气时间。结论对非急性期择期手术者采用在无胃肠减压下进行胆囊切除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对腹腔其他脏器没有过度干扰,所以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良好,因此无胃肠减压下行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000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207例面肌痉挛行MVD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无一例死亡,15例(7.2%)在术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给予加压包扎(13例),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头高脚低位(2例)处理后出院时积液基本消失,48例(23.2%)出现面瘫,20例(9.7%)出现听力下降,12例(5.8%)出现耳鸣。术后随访1~7.3年,(4.2±2.7)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面瘫及耳鸣患者全部恢复,10例(4.8%)仍有听力障碍,其中6例(2.9%)为耳聋。结论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听力下降是MVD的主要并发症,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可逆转,听力障碍是远期主要的并发症,术中注重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采用 CT检测骨压力范围的有效实施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 50李颈椎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 CT辅助下颈椎前路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有颈椎前路椎间盘骨渣摘除融合的患者 23例,颈椎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的患者 27例,所有患者手术前采用全麻诱导方式,采用 CT基准术扫描。骨减压操作后,实施二次 CT扫描评估骨减压手术的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当,可以实施追加手术。第三次 CT扫描,直至满意为止。结果:观察术后的 50例患者,其中 24例患者 CT评估第一次减压充分成功,未进行二次减压; 22例患者骨减压后 CT减压不到位,追加了二次骨减压手术; 4例患者骨减压二次不充分,追加了第二次减压。平均每位患者 CT扫描 1.52次。所有患者术后又做了最后一次的 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术后对 50例患者跟踪随访 6个月。术后一周平均恢复率为 60%,无减压不充分导致的二次返修手术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 CT手术扫描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骨压的具体范围,调整骨压不充分的病例位置,实现充分的减压,提升颈椎前路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愈后恢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份至2017年2月份来我科室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甘露醇脱水治疗,施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情况及GOS评分。结果实验组5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47.3±15.4)min;对照组5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73.5±12.2)min,t=11.92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Ⅴ级31例(56.36%);Ⅳ级19例(34.55%);Ⅲ级4例;Ⅱ级1例。对照组Ⅴ级21例(38.18%);Ⅳ级21例(38.18%);Ⅲ级9例(16.37%);Ⅱ级4例(7.27%)。Ⅴ、Ⅳ级实验组有50例,占90.91%,对照组有42例,占76.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采用 CT检测骨压力范围的有效实施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 50李颈椎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 CT辅助下颈椎前路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有颈椎前路椎间盘骨渣摘除融合的患者 23例,颈椎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的患者 27例,所有患者手术前采用全麻诱导方式,采用 CT基准术扫描。骨减压操作后,实施二次 CT扫描评估骨减压手术的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当,可以实施追加手术。第三次 CT扫描,直至满意为止。结果:观察术后的 50例患者,其中 24例患者 CT评估第一次减压充分成功,未进行二次减压; 22例患者骨减压后 CT减压不到位,追加了二次骨减压手术; 4例患者骨减压二次不充分,追加了第二次减压。平均每位患者 CT扫描 1.52次。所有患者术后又做了最后一次的 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术后对 50例患者跟踪随访 6个月。术后一周平均恢复率为 60%,无减压不充分导致的二次返修手术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 CT手术扫描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骨压的具体范围,调整骨压不充分的病例位置,实现充分的减压,提升颈椎前路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愈后恢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228例需留置胃肠减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留置胃肠减压。观察组以常规护理方法为基础,增加改良胃管和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进行护理治疗,并在胃管的顶端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最后对两组留置胃管期间的舒适度、日平均胃内容物引流量、腹胀、胃管堵塞、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留置胃肠减压时的舒适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留置胃肠减压时的舒适度,维持有效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