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使用免疫球蛋白时机,研究并评估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收治7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诊断明确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70例川崎病患儿中,完全性川崎病5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15例,其中合并冠脉损害12例,其中完全性川崎病为16.36%(9/55),不完全性川崎病为20%(3/1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川崎病的5大临床症状显著高于不完全性川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在诊断明确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在治疗效果和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性川崎病因临床症状典型,容易诊断,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由于缺乏诊断金标准,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可大大减少,治疗效果和完全性川崎病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 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预防策略的实施成效进行深入观察。方法 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6名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这些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被平均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则为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3名患儿,对照组的患儿接受了标准的常规护理服务,而研究组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研究组在遵循医嘱服药、保持合理饮食、口腔及皮肤的自我护理以及定期进行复查等方面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川崎病患儿而言,采用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的评分,且其效果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不典型川崎病,对照组患者为典型川崎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BNP、WBC计数以及CRP的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存在部分差异,可以通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加强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能够在早期进行疾病诊断,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均为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与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观察组,n=50)。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ZgA、ZgG、IgM水平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清IgA指标、IgG指标、IgM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基础上,取丙种球蛋白加用,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2例。其中参照组川崎病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川崎病患儿则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参照组川崎病患儿(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小儿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避免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