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小儿川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常规静脉滴液人血丙种球蛋白以及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C等西药治疗;B组30例,常规使用犀角、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丹参、川芎、赤芍等清热解毒药中药治疗;C组30例,结合A组和B组的药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C组小儿川崎病患者接受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A、B两组,C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A组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76.7%;B组总有效20例,总有效率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有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和单纯的中医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无反应性川崎病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反应情况分为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诊断为川崎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130例,其中IVIG敏感者105例,无反应者25例,发生率19.23%(25/130)。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例(36.00%),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3例(12.38%)。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与IVIG敏感性川崎病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178例儿童川崎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5年1月—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川崎病,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儿童病例,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提取核抗原(ENA)谱,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ANA阳性44例,滴度1100~1320,其中核颗粒型26例。单独ENA谱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弱阳性1例,阳性2例;ANA与ENA谱同时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弱阳性1例,阳性-强阳性9例。结论儿童川崎病抗核抗体阳性以低滴度为主,主要核型为核颗粒型。单独ENA谱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以弱阳性出现,而在ANA与ENA谱同时阳性病例中则以阳性~强阳性出现,且与抗SSA抗体同时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儿童川崎病并冠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无合并症患儿作为对照组,以本院收治的川崎病合并冠脉损伤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分别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两种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44.44%,对照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5.26%,对照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动态心电图对于川崎病合并冠脉损伤检查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1。结论可将动态心电图检查作为川崎病患儿的常规检测手段,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于川崎病合并冠脉损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4月龄下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20例患者分为12例典型KD组和8例非典型K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疗效结果等。结果典型组与非典型组在临床特点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防止川崎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