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对不同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 110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剖宫产分娩)和观察组(经阴道顺产分娩)两组,每组各 55 例患者,两组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手测肌力评分。 结果: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手测肌力评分大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盆底康复在不同分娩产妇中,均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其中对于经阴道顺产分娩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更小,临床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IR扫描及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A期患者18例,B期患者22例,C期患者28例,D期患者32例。MRI对A期、B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86.36%,均明显高于CT诊断的4.44%、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理分期中的C期和D期,MR、CT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当,均在8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理分期中的A期和B期前列腺癌,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对于病理分期中的C期和D期,MR、CT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当,但相较CT检查而言,MRI检查能通过观察了解到被膜被癌组织侵袭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n=35)接受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给予不同Brunnstrom分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脑卒中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分期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传统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分期组给予不同Brunnstrom分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传统组和分期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分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2.3±23.4)分显著高于分期组(41.8±21.6)分,分期组的护理满意度43例(93.48%)显著高于传统组34例(73.91%)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脑卒中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给予Brunnstrom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超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伴结节的效果及应用。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伴结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过病理穿刺活检确诊,患者实施彩超诊断,观察患者声像特征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存在恶性结节共31例,包括滤泡状癌2例、腺样囊腺癌1例,乳头状癌28例;良性结节69例,腺瘤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桥本甲状腺炎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4例;彩超对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0%(93/100)、83.87%(26/31)、91.30%(63/69);与良性结节声像特征相比,恶性结节边界不清、不均质回声、斑点状钙化灶伴发、形态不规则、阻力指数≥0.7和Ⅲ级血流分布率均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伴结节以彩超诊断后可较为清晰显示声像特征,具备良好操作性及重复性,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产后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招募了76例分娩妇女,其中50例为自然分娩,26例为剖宫产。使用盆底肌功能评估工具对两组妇女进行了盆底肌功能的测量,并对比分析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盆底肌功能明显弱于对照组。剖宫产妇女在产后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在产后康复治疗后的盆底肌功能也有所提升。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在两组中均具有显著的价值。结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肌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04月至 2024 年3月在本院产科单胎足月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42天到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的5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阴道自然分娩孕妇25例(顺产组)、剖宫产手术分娩孕妇25 例(剖宫产组),同期内另选25例年龄、身高及体重均相匹配的已婚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结果:顺产组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数值最高,其次为剖宫产组,而对照组最低,且相关数值组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初产妇盆底功能进行评价,可为后期产后康复锻炼提供合理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及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共73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诊断研究。患者术前均接受MRI、CT诊断。收集患者MRI、CT诊断结果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分析不同诊断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分期诊断效果。结果:73例患者手术病理Whitmore-Jewett分期中确诊A期12例、B期21例、C期25例、D期15例。CT诊断、MRI诊断结果较手术病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中A、B分期检出率高于CT诊断,P<0.05;MRI诊断中C、D分期检出率较CT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及CT诊断对前列腺癌患者均有显著诊断应用价值,两类诊断技术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分期诊断效果一致,而MRI诊断对早期前列腺癌分期诊断具有临床优势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患者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06月-2015年06月46名我院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分娩的非ICP分娩的患者随机抽取9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产后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轻型ICP患者与对照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重型ICP患者出血量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ICP患者产后出血量临床预后较好,但重型ICP患者对肝功能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较大,临床预防较差,应引起妇产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房中的应用以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临床资料,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36)。对照组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研究组行阴道自然分娩,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6.23±1.16)h,第二产程时间(0.59±0.04)h,新生儿Apgar评分(8.91±2.36)分,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娩方式可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生命迹象良好,且分娩后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50例即将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75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观察组产妇选择顺产的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在康复治疗后尿失禁、子宫脱落、阴道壁膨隆的发生率明显比治疗前的发生率低,且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对于肌力水平都有所提升,观察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肌力水平提高的更为明显,两组产妇的康复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于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产妇在生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功能疾病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产妇康复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顺产与剖宫产两种方式分娩之后的产妇早期的盆底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对照,同时分析分别开展康复治疗之后的效果情况,为临床相关问题的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产妇群体中抽取70例,并按照分娩方式等方面情况,进一步再进行分组,将所有剖宫产产妇设定为观察组,其余顺产的产妇设定为对照组。人数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分娩方式的明显不同,对两组产妇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进行对比对照,评价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方面的具体情况,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耐受测试平均值、持续收缩平均值的相关情况,分析有关治疗方法的干预效果与成效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 在进行相关治疗之前的早期盆底肌功能方面对比法发现,对照组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要更高(P<0.05),在进行临床康复治疗干预之后的结果方面对比观察则发现,两组产妇的耐受测试平均值、持续收缩平均值均相对满意,而且未见明显不同(P>0.05),都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结论 临床剖宫产产妇在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损伤相对较轻,均进行针对性的盆底肌康复干预之后,顺产、剖宫产产妇现有的盆底肌功能都恢复得较为满意,效果相对可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共计60例,根据其不同的分子分型,将其分成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TNBC型,均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肝转移瘤病灶与边界、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肝转移瘤病灶与边界、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