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初产妇接受会阴侧切产后影响盆底功能的程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的 40例分娩初产妇有关资料,根据初产妇是否接受会阴侧切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20例初产妇。对两组初产妇产后 42日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比率、正常盆底肌力的比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比率、会阴疼痛率及性功能障碍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盆底肌力正常率方面,研究组初产妇比对照组初产妇低一些。在会阴疼痛率及性功能障碍率等方面,研究组初产妇比对照组初产妇高一些,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但对两组初产妇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的比率进行比较,两组初产妇产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05),但具有可比性。结论:初产妇接受会阴侧切产后影响其盆底功能,可产生盆底功能障碍,应尽可能在临床中减少使用率。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初产妇接受会阴侧切产后影响盆底功能的程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的 40例分娩初产妇有关资料,根据初产妇是否接受会阴侧切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20例初产妇。对两组初产妇产后 42日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比率、正常盆底肌力的比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比率、会阴疼痛率及性功能障碍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盆底肌力正常率方面,研究组初产妇比对照组初产妇低一些。在会阴疼痛率及性功能障碍率等方面,研究组初产妇比对照组初产妇高一些,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但对两组初产妇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的比率进行比较,两组初产妇产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05),但具有可比性。结论:初产妇接受会阴侧切产后影响其盆底功能,可产生盆底功能障碍,应尽可能在临床中减少使用率。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盆底康复延续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12月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盆腔脱垂程度。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显示高于对照组,PO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康复延续护理可改善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04月至 2024 年3月在本院产科单胎足月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42天到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的5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阴道自然分娩孕妇25例(顺产组)、剖宫产手术分娩孕妇25 例(剖宫产组),同期内另选25例年龄、身高及体重均相匹配的已婚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结果:顺产组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数值最高,其次为剖宫产组,而对照组最低,且相关数值组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初产妇盆底功能进行评价,可为后期产后康复锻炼提供合理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产妇256例,其中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的128例产妇为观察组,另128例同期行非侧切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于产后42d时对产妇的临床症状及盆底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对比2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产后42d时,2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力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较重,临床上应严格规范会阴侧切的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会阴侧切分娩初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剖宫产初产妇200作为对照组。完善相关检查,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会阴疼痛等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9.50%、盆腔器官脱垂Ⅱ期19.50%、会阴疼痛6.50%,均与对照组产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21.00%、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93.00%、阴道动态压力异常76.00%,均与对照组产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中行会阴侧切,会对产妇盆底功能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在临床实践当中,必须严格把握阴道侧切指征,充分结合产妇会阴条件,对各项相关指标严密监测,以减少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 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在出现以后会影响到产妇的生活指令。同时,相关资料显示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三,而其中初产妇所占比例百分之七十一。导致该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和妊娠所导致。延续性护理作为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对初产妇产后盆地功能健康康复可以产生积极的治疗意义。本文将以某医院2023年收治的62名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对照研究的方法开展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地功能康复效果的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选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初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为延续性护理可以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产生有效 作用,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盆地功能障碍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6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初产妇治疗意愿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产后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每组各有初产妇80例。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治疗效果、性生活满意度、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结束后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盆底肌肉恢复情况,提高初产妇性生活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的出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初产妇产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在我院选择50名初产妇,全部产妇分娩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范围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产妇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人。对两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即同时进行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尿失禁次数与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盆底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手段的实施效果良好,其对减少初产妇的尿失禁次数与漏尿量具有重要作用,且能够提高初产妇对性生活的满意度,优化盆底恢复效果,因此应对这种治疗手段进行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