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唐玲

唐玲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小于30岁)、B组(年龄在30岁-45岁之间)和C组(年龄大于45岁),每组14例。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C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于B组和A组,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点

乳腺癌作为女性的高发疾病之一,近年来疾病呈现高发病率的特点,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疾病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乳腺癌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雌激素活性、长时间放射线辐射、病毒感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物质等因素。为了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纳入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乳腺癌患者42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将其分为A组(14例,年龄小于30岁)、B组(14例,年龄在30岁-45岁之间)和C组(14例,年龄大于45岁)。A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1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B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1例、粘液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C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3组疾病类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临床治疗资料缺失患者。

1.2方法

参考WHO制定的《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12年,第4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患者的雌激素受体状态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根据患者阳性百分数进行标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若大于百分之十的浸润性癌细胞显示出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可以视为HER2阳性。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结果,明确乳腺癌亚型[2]。

1.3观察指标[3]

(1)分析三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分析三组患者病理组织学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3组乳腺癌患者数据资料在确认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校准处理,表示数据的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和(%),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1分析三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C组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A组和B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数据见表1。

2.2分析三组患者病理组织学表现

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表达为细胞核为棕黄色颗粒,阳性癌细胞呈现散状分布,黏液内癌细胞核呈棕褐色颗粒状着色。

3.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严重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提升,自体植皮成为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分子分型在世界医疗中被广泛使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特点和预后不同,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42例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其中,A组患者的及基底细胞型高于B组和C组,由此说明30岁以下患者的乳腺癌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根据本文研究的结果显示,分子分型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预后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研究显示,淋巴结转移数量最能够体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呈现为阳性,且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少,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5]。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分布不利不同,其中HER2阳性占比最低,LuminalB型占有率相对较高。A组患者的病情相对隐匿,且患者预后比B组和C组较差,需要在临床上对其提升重视程度。主要是因为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所以更容易导致肿瘤增长,所以A组预后不理想。

综上所述,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予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杰.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1):52-53.

[2]吴芳,成静,马婷,等.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1):1-4.

[3]史军.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7):34,36.

[4]卢振东,孙晓晓,谢龙祥,等.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4):229-233.

[5]金鑫,赵艳,郭晨旭,等.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内分泌治疗策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