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逆加人参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值的临床观察。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逆加人参方;对照组给予在休息、吸氧、祛除病因基础上常规西药治疗,两组不同方案同时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心脏射血分数EF值好转率88%,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3%、心脏射血分数EF值好转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加人参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并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17%,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月12月-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施行单纯的小梁切除手术,给予实验组的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8.73%)明显优于对照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扎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诱导睡眠、音乐疗法、松弛疗法、疼痛护理、睡眠卫生指导、心理干预等睡眠行为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睡眠治疗。结果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睡眠指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睡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BIS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镇静,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比两组患者在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T3(拔管后10min)时血流动力学及BIS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T2时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平稳心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自我意识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谈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青光眼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22例患者,随机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前的的睡眠质量评分总数为16.3±3.5,对照组护理前的的睡眠质量评分总数为16.5±3.8,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总数为8.9±4.5,对照组护理后的的睡眠质量评分总数为16.3±3.3,干预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120例闭角型青光眼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水平、眼压、前房深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案的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其对于患者眼压的降低、视力水平的提高等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激光虹膜周边切除与虹膜周边成形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在2013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虹膜周边成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成功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成功率为62%,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与虹膜周边成形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安全性高,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早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前后,其眼压、视力与负面情绪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表字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眼压、视力与负面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视力均明显升高,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没有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6年期间在本院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的40例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2组,20例/组。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输液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降低,疾病知识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增进患护关系,减少医疗成本。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及测定腰骶角对腰腿痛相关性中的应用以及具体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腰腿痛患者23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年龄24~78岁,平均46±8.5。再选取2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方法,从而判定腰椎间盘突出及腰骶角测定对腰腿痛的相关性,为临床病因诊断提供依据。结果螺旋CT结果显示,观察组230例腰腿痛患者中发现椎间盘突出171例,腰骶角异常104例,异常率为93.91%;对照组230例中发现椎间盘突出23例,腰骶角异常34例,异常率为4.78%,两组的异常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及测定腰骶角对腰腿痛相关性具有一定价值,腰腿痛的原因诊断明确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简单、价廉无创,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2018年3月间收入的所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后分别纳入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更优。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应从性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能够有效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延缓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CT在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0例,对所选入选者都施以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术治疗,并利用OCT以及眼科A超评价患者治疗后的患眼眼压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1w和2个月的眼压分别是(17.34±2.51)mmHg、(16.91±1.28)mmHg,同术前的(20.67±1.71)mmH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1w以及2个月的患眼OA比术前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OCT对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为量化分析此术式提供重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方深度、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等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5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将收治的6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眼内感染5例,研究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