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白血PICC置管的患者行PDCA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白血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PDCA组,各54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PDCA组行PDCA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PICC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PDCA组的PICC置管时间(139.6±18.2)d显著高于常规组(115.8±14.9)d,PDCA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9.26%)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25.9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血PICC置管患者行PDCA护理管理,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延长PICC置管时间。

  • 标签: PDCA护理管理 白血病患者 PICC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白血患者PICC置管带管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68例应用PICC置管的白血化疗患者,出院前强化PICC护理教育,出院后随访登记,出院每隔1周返院导管维护,追踪PICC置管后院外带管并发症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寻找其护理对策;结果68例白血PICC置管患者,院外带管时间为24~108天,平均56±18天,9例出现院外并发症,发生率13.2%,其中堵管5例(7.4%),感染2例(2.9%),血栓1例(1.5%),脱管1例(1.5%);结论白血患者PICC置管院外带管存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发症以导管堵管常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及加强患者随访及按时返院维护可能会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白血病 PICC 并发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升白血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白血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普通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患者对白血疾病的了解、白血疾病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化疗不良反应概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白血疾病的了解、白血疾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者实施普通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效果好,可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概率。

  • 标签: 提升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的心理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白血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4月-2016年06月收治的123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总结具体防治对策。结果本组123例患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18例(占14.6%),多为机械性静脉炎,与患儿年龄、选择不同的血管、PICC穿刺次数、管道型号、导管留置时间及送管等有关,经针对性处理后,炎症表现得以好转。结论在白血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白血病 患儿群体 PICC置管 静脉炎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白血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预期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56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白血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28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白血患者QLQ-30评分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血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可通过健康教育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白血病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白血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10月—2018年3月间治疗的44例白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22例。A组给予优质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为白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白血病 生活质量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白血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患者在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护理后,预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士长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集束化护理,对白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白血病 PICC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通过复习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有关介绍。只要提高了对本症的认识,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肠系膜 淋巴结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的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如IgA、IgE、IgG以及IgM,T淋巴细胞CD3+、CD4+、CD8+以及CD4+/CD8+,炎性因子如IL-6、IL-8以及TNF-ɑ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可显著缓解病情。

  • 标签: 异丙托溴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病毒性肺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标本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3-4um切片,光镜观察。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工作液,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结果36例DLBCL中结内占52.8%,结外占47.2%,胃DLBC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占结外淋巴瘤52.9%,无论发生于结内或结外,肿瘤均由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构成,瘤细胞弥漫分布,全部表达B细胞标记CD20,83.3%(30/36)病例Ki67>40%,36.1%(13/36)表达MUM1,69.4%(25/36)表达bcl-2,38.8%(14/36)表达bcl-6,13.8%(5/36)病例表达CD10,少数病例表达CD5(1例)及CD30(2例),瘤细胞不表达CK、CEA、CD3、ALK、EMA。GCB型13例(36.1%),non-GCB型23例(63.9%)。随访2-34月,17例建在,9例死亡,10例失访。结论DLBCL是发生于结内、外的大B细胞弥漫性增生形成的一组侵袭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占54.5%(36/66),也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具有发病部位广泛,免疫表型复杂等特点。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及淋巴瘤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白血患儿予以研究,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即甲组(n=30)、乙组(n=30)。甲组患儿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乙组患儿给予常规浅静脉穿刺化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甲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是93.3%,明显高于乙组患儿的7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甲组患儿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是6.7%、6.7%、6.7%、3.3%,明显低于乙组患儿的33.3%、26.7%、36.7%、2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白血患儿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白血病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该病病例B超引导穿刺活检术定性后明确为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B超引导穿刺活检检确诊后给予放化疗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我院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通过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确诊为PLAM,给予吸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口服西罗莫司等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病情稳定,活动耐力增强。结论PLAM发病十分罕见,临床医师工作中遇到生育期女性出现反复咳嗽、气胸以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警惕PLAM可能,及时行胸部HRCT,若HRCT表现为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囊泡状类圆形影时应进一步行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糖尿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和(或)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糖尿是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糖尿足是糖尿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年龄大、病程长、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足的感染直接影响足溃疡的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糖尿足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低蛋白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脑(acutenecrotizingencephalopathyofchildhood,ANEC)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便于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对2017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1例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表现为急性,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惊厥发作,发作后24h内可出现脑疝。头部MR检查示双侧丘脑、海马、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小脑蚓等可见对称性损害。血清LDH、AST轻度增高。给予抗感染,止惊,降低颅内压及其他对症处理,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病情继续加重,出现脑死亡表现,家长放弃治疗。结论对病毒性发热性疾病后出现惊厥的婴幼儿应警惕ANEC的可能,在早期积极治疗同时,应尽快完善头部MR检查,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可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脑病 脑疝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猫抓浅表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治愈猫抓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淋巴结126枚,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直径小于1.0cm,边界清晰,皮髓质分界清晰,血流信号丰富,外周分布;②直径约1~3cm,椭圆形肿块,包膜毛糙,皮质增厚并髓质逐渐缩小、直至消失,血流信号随着髓质变化而变化,中间或中央分布;③直径大于3.0cm,较大暗区,边缘模糊,广泛性水肿,中央分布。结论超声是诊断浅表淋巴结炎最主要、简单及易行影像检查方法,能评估病变累及范围,明确淋巴结肿大程度、数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猫抓病 浅表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寒邪内阻、胃肠结热、气滞血瘀所致,临证根据不同病因病机来治疗,或强调散寒消结为主,或清热散结为主,或以理气消瘀为主,并举验案说明。

  • 标签: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寒邪内阻 胃肠结热 气滞血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52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6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但不能正常开展日常活动,2例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且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发病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避免其病情加重而导致死亡。

  • 标签: 急性CO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结核与克罗恩、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作出评价对比。方法选取50例肠结核患者(肠结核组)、50例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组)、50例肠淋巴瘤患者(肠淋巴瘤组)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并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病变部位等。结果肠结核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72.00%),主要受累部位是右半结肠(66.00%);克罗恩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52.00%),主要受累部位是回盲部(46.00%);肠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70.00%),主要受累部位是小肠(44.00%)。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肠淋巴瘤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疾病病变部位表现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肠结核 克罗恩病 肠淋巴瘤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