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张艳林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靖江214500)

【摘要】目的:探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儿予以研究,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即甲组(n=30)、乙组(n=30)。甲组患儿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乙组患儿给予常规浅静脉穿刺化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甲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是93.3%,明显高于乙组患儿的7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甲组患儿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是6.7%、6.7%、6.7%、3.3%,明显低于乙组患儿的33.3%、26.7%、36.7%、2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血病;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45-02

在白血病治疗中,化疗为首选方法,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异常克隆,重建骨髓正常造血功能[1]。在化疗中,主要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即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然而因为白血病患儿血管比较细,穿刺难度较大,经常要反复穿刺,进而易出现渗漏性损伤与静脉炎,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式具有成功率高、穿刺点表浅、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本文通过对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儿的研究,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血液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儿予以研究,根据硬币法分为2组,即甲组(n=30)、乙组(n=30)。甲组中,女12例,男18例;年龄4~11岁,平均(6.7±0.4)岁。乙组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3~11岁,平均(6.6±0.6)岁。对患儿上述资料予以统计分析可知,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此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监护人自愿参加,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化疗治疗,周期为2~3年。甲组患儿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即选择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处予以穿刺,穿刺前给予常规消毒,导管头端处在上腔静脉1~2cm处,留置长度是身高(cm)×10%-3cm,在固定、敷料后,予以X线检查,明确导管尖端位置。乙组患儿给予常规浅静脉穿刺化疗,即采用普通头皮钢针予以穿刺化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向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中导入两组患儿的观察数据,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且给予χ2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2.结果

2.1对两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进行对比

甲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是93.3%(28/30),明显高于乙组患儿的73.3%(22/30),对比差异明显(χ2=4.320,P<0.05)。

2.2对两组患儿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对比

甲组患儿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是6.7%、6.7%、6.7%、3.3%,明显低于乙组患儿的33.3%、26.7%、36.7%、23.3%,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

表对两组患儿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对比[n(%)]

3.讨论

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静脉化疗为主要给药方式,因为化疗药物具有浓度高、酸碱性、化学性等特点,易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药液外渗,进而损伤血管皮肤,出现剧烈疼痛[3]。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可供穿刺血管非常少。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后,可通过导管输注药液,极大的保护了上肢血管网,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损伤,临床应用效果非常好。

此外,患儿血管径比较细,管壁比较薄,穿刺针不易置入或者容易刺破血管[2]。所以,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同浅静脉穿刺化疗相比,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更高,且极大的减少了穿刺次数,减轻了患儿痛苦;同时,维护简单,不易出现静脉炎。此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药物外渗率较低,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儿安全,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体来说,中心静脉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穿刺次数少、并发症少、维护简单、痛苦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是93.3%,明显高于乙组患儿的7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甲组患儿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是6.7%、6.7%、6.7%、3.3%,明显低于乙组患儿的33.3%、26.7%、36.7%、23.3%,对比差异明显(P<0.05)。此研究结果与杜琳[4]等人的研究报道十分相似,即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00%,同PIV组的79.70%进行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以看出,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成功率更高,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总而言之,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疼痛、药物外渗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国妹,王雪莲,王颖雯等.1例血友病甲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PICC置管的报道[J].全科护理,2013,11(4):379.

[2]李潘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3]林斌斌,陆亚红,邬春娥等.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1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110-1111.

[4]杜琳,项丽娟,韩勤.白血病病儿化疗中不同静脉置管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J].齐鲁医学杂志,2015,30(1):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