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腹部超声以及高频腔内探头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为例。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以及高频腔内探头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膀胱肿瘤患者经过腹部超声检查,检出108处膀胱肿瘤;经高频腔内探头检查,检出125处膀胱肿瘤。高频腔内探头检查的肿瘤分型能力相比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越,成像质量更好。其检查准确率相比经腹部超声检查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腔内探头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相比经腹部超声检查,其成像质量更好,且分型以情况以及准确率更优越,两者联合,能够更好的提高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3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5例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肉眼血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超声对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95.5%(21/22)与手术病理阳性检出率100.0%(22/22)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40膀胱肿瘤患者的肿瘤病灶阻力指数(0.7±0.2)、相对灌注率(47.5±11.7)均显著高于MVD<40患者(0.5±0.1)、(35.7±9.4);VEGF阳性患者肿瘤病灶阻力指数(0.5±0.2)显著低于VEGF阴性患者(0.7±0.2),病灶相对灌注率(45.5±12.4)显著高于VEGF阴性患者(36.3±9.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疑似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提高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同时还能清晰的显示膀胱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临床更好的评价肿瘤性质和恶性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0例米非司酮用药剂量为6.25mg/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乙组44例米非司酮用药剂量为12.5mg/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月经量、周期以及痛经程度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CA125、子宫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乙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用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安全可靠,较少影响内分泌功能,有利于早日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术后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和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包括腹腔镜手术组,开放性手术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缩短,明显的优于开放性手术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少,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比较快,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10)、乙组(n=10),甲组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乙组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并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乙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术后情况(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膀胱癌患者而言,选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较开放性手术理想,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以及进食恢复时间等,从而更好的促进康复,在临床中价值可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松拮抗剂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脏病需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肌松拮抗剂使用情况,分为观察组(新斯的明)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拮抗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与之相仿(P<0.05),而拔管时间(5.36±1.49)min<(13.64±2.85)min和心肌收缩功能恢复时间(17.72±3.14)min<(47.75±5.06)min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恢复期使用肌松拮抗剂,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彩色超声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瘢痕子宫孕妇,为所选孕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瘢痕部位肌层厚度。结果瘢痕愈合I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I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进行彩色超声测量能够为临床医生预测子宫破裂或者撕裂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为产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并提高母婴生命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