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ELISA法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HBeAg与HBV-DNA拷贝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标志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ELISA法不能直接反应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病毒含量,PCR检测可以体现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乙肝的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的AFP、CA125、CA199和CE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25、CA199和CEA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结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PHC的阳性诊断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其中51例最终确诊为AMI,记为观察组,另外55例患者排除AMI,记为对照组;分别在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2~6h、12~24h)对其三项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胸痛发作后的2~6h、12~24h观察组的三项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K-MB和cTnI于胸痛发作后的12~24h间达到最高;而Myo则于胸痛发作后的2~6h间即可检出升高,各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yo胸痛发作后2~6h即可检出。胸痛发作后12~24h,则CK-MB和cTnI检测综合效果最佳。结论通过对临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31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58例,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ECLIA)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与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ECLI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58例,ELIS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7例,两组HBsAg、抗-HBs、HBeAg、抗-HB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抗-HBc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LIA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具有灵敏性、操作简单、自动化、快速,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找出诊断肺癌的最佳标志物。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5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0.00%、68.18%,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而特异性明显低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及肺癌病理分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共30例,按照患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晚期各15例为实验组,本文用实验1组,实验2组来表示,同期住院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3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常规出凝血指标水平。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有利于早期确诊,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CK、CKMB、AST、HBDH及LDH),心脏标志物(cTnI、MB)测定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和酶速率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三医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ST、CK、CKMB、LDH及HBDH和cTnI、MB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血清中AST、CK、CKMB、LDH及HBDH和cTnI、M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率分别为80.39%、74.51%、79.41%、75.49%、72.55%、86.27%、87.25%。102例AMI患者中,82例心肌酶谱升高,88例肌钙蛋白I阳性,90例肌红蛋白阳性,敏感性分别为80.39%、86.27%、87.25%。结论心脏标志物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疗效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200例成人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标本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0%、99.00%;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易观察,适合大规模标本的测定。胶体金法简便快速,特异性较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观察结果,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标本和单份标本初筛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卵巢癌患者89例作为卵巢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良性病变患者75例作为良病组、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卵巢癌及良病组均在入院后治疗前空腹状态下,对照组在体检时,三组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5ml,分析血清检测结果。结果卵巢癌组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病组及对照组(P<0.05);良病组检测TSGF、SIL-2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余指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E4、CEA卵巢癌阳性检出率稍低于联合检测(P>0.05),但其余指标单项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HBV-M)的检测,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对426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血清HBV-DNA含量、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99.1%,平均拷贝数为2.54×106,为最高。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23.1%,平均拷贝数为8.53×103。其它组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各种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临床意义不同,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有无复制的精确指标,因此两者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同时也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PHC)中三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特异性标志物糖蛋白CA125与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实验组,包括有原发性肝癌(PHC)组,共50例患者;乙肝丙肝组,共50例患者;肝硬化组,共5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共50例患者。采用特定方法检测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乙肝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与乙肝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检测所得的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66.5%、81.5%、66.5%。结论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PHC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之间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寻中医证候分类规律。方法检测20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199,CEA,CA125,AFP,CA153的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中医不同证候间的这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大肠癌CEA,CA199,CA125,AFP,CA153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EA浓度以瘀毒蕴结型最高,并以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大肠湿热型依次降低。肝肾阴虚型CA199,CA125,CA153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瘀毒蕴结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大肠湿热型各组间无差异(P>0.05)。大肠癌各证型组间AFP无差异(P>0.05)。结论常见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HBV(乙肝病毒)血清学转换。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120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病人,随机分为A组(60例)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组,B组(60例)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酯组,观察两组治疗12个月前后HBV-DNA阴转情况、HBV耐药位点变化以及HBsAg、HBeAg阴转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与B组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A组HBsAg、HBeAg阴转情况与B组有明显差异,B组产生3例阿德福韦酯耐药位点。结论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组临床效果显著,不易产生新的HBV耐药位点,并有更高的HBsAg、HBeAg阴转率,临床治疗中可积极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与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9例为A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为B组,对两组患者ADA及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及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予以测定,并观察ADA单独检测、AD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准确率。结果A组ADA水平与对B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NSE、CEA、CYFRA21-1水平与B组对比,显著较高(P<0.05);AD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准确率为99.03%,明显高于ADA单独检测71.84%的准确率(P<0.05)。结论ADA及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是胸腔积液诊断重要指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鉴别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