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方法以“降低危重病人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解析问题,并制定对策。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病人 安全转运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在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聚酰胺-胺型大分子(PAMAM)的水溶性、靶向性以及生物利用度均较为理想,应用前景备受看好,现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载体活体靶向性研究,先进行细胞培养、细胞换液、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另行MTT实验和细胞转染吸收实验;分解小鼠活体器官,建立肿瘤模型,进行体内靶向实验,另行载药及释放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PAMAM对细胞的生物特性,对化疗药物的包埋、细胞吸收和毒性性能,以及体内靶向性。实验结果证明,靶向载体的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多肤具有靶向性,载体对DOX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提示抗肿瘤纳米靶向载体PAMAM-Ac-FITC-LCTP可介导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及相关组织。

  • 标签: 聚酰胺-胺 抗肿瘤药物 肿瘤靶向 载体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二硫键断裂试剂β-巯基乙醇制备白蛋白纳米制剂。结果表明巯基乙醇的加入导致白蛋白结构变化和疏水核心的暴露,促进纳米粒子的形成。白蛋白纳米粒可聚集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因此,白蛋白纳米粒子是药理活性物质靶向输送的理想载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调整生物反应器关键参数(转数)来研究并优化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工艺。结果优化工艺后可更好的应用于生产。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可以适用于生物反应器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的生产。

  • 标签: Vero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生产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患者在早期诊断中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肾损伤定义和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一期组47例、二期组36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进行检测,综合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83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呈现出增长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胱抑素C一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联合2项指标检测更有利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检查,降低漏诊率,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NGAL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检测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7月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选取2012年8月至12月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患者或家属及接受单位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6.5%,患者满意率为77.8%,接受单位满意率为86.1%;研究组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8%,患者满意率为95.0%,接受单位满意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和接收单位的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方法转运,同时给予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识别及针对性风险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转运意外发生情况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险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提升接收科室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转运 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375例。其中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163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1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意外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转运途中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各种管道滑脱、窒息或呼吸困难、供氧中断等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总结无缝隙交接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缝隙交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完善转运交接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完善设备和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保障了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缩短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及时救治患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缝隙 危重症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急危重患者转运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运用品质管理圈活动方法,以“降低急危重患者转运意外风险发生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拟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6个月的实践急危重患者转运意外风险发生率从5.58%下降致1.61%,有效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结论品质管理圈活动能使护士主动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收获无形成果,并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急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 标签: 品质管理圈 急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管理经验。方法转运前评估患者,做好转运准备,制定转运预案,转运时团队协作,途中保持各类管路畅通,确认安全性与稳定性,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转运安全成功。结果2例患者使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长途转运,均安全到达目的地。结论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配备完善的医疗器械,能提高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安全管理。

  • 标签: ECMO 机械通气 长途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单手置管法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7例院前危重患者转运中进行留置针穿刺,对照组118例采用传统双手置管法,观察组119例次采用单手置管法,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留置针单手置管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双手置管法。结论留置针单手置管法能够提高院前危重患者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单手置管法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从我院急诊室转至病房或者检查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来干预,同时在随机选取38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曲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胰腺炎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奥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治疗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胰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升高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检测阳性的疾病﹙临床上的第一诊断为主﹚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升高的分为四组一组均值为3905.82±2981.97pg/ml;二组为4447.04±2089.94pg/ml;三组为2646.95±1586.81pg/ml;四组为2581.80±1292.22pg/ml。结论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 化学发光 心衰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运输载体来帮助抵御肺部癌症,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载体,可以在人类和小鼠的肺部的肿瘤位点选择性地释放药物分子,这种方法或可增加当前癌症药物对肺癌的作用效果,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Nano》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转运膜蛋白21(TMP21)和γ分泌酶复合物之间的关系。方法抑制TMP21在淀粉样蛋白基因缺陷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KO)中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转染组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水平,ELISA测定Aβ生成总量。结果TMP21和γ分泌酶复合物组分共沉淀,转染组中TMP21表达水平显著减少,Aβ总量明显增多。结论TMP21存在于γ分泌酶复合物中,可能作为γ分泌酶复合物的辅因子在γ分泌酶裂解过程中起负调节作用。

  • 标签: 转运膜蛋白21 &gamma 分泌酶 &beta 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之间收治的110例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在急诊-ICU转运交接中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急诊-ICU患者的转运交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效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ICU患者进行转运交接的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转运交接效率及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患者 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的预后的临床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法,对照组进行传统院前急救及转运方法,比较两组的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为80.0%,病死率为2.5%,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7.5%、20.0%、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就诊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可显著提高病人的好转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后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 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