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并对比针药结合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n=50)和西药治疗组(n=50),针药结合组采用以口服中药为主并辅以针刺的疗法进行联合治疗,西药治疗组口服米诺环素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及皮损的类型、分级、评分和不良反应等。结果:针药结合组与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疹的分级与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针药结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6.00%,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比常规西药治疗更能够显著提高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为主辨治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紧张型头痛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速效救心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后,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存在组内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进行比较,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经临床治疗效果判定,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治疗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速效救心丸为主辨治紧张型头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采用病、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血瘀型颈椎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颈椎病模型组和血瘀型颈椎病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血瘀型颈椎病模型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基础上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加肾上腺素法血瘀模型制成。通过动物体征、血液流变学、CD62p验证血瘀证;通过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Ⅱ型和X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Agc0、Col2a1、MMP-13和TIMP-1的基因表达评判椎间盘退变程度证实颈椎病模型的成立。结果:血瘀型颈椎病模型组动物舌质瘀紫、瘀斑,尾色瘀青;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D62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退变更加明显,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X型胶原表达增高,与正常组和颈椎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gc1、Col2a1和TIMP-1的基因表达降低,MMP-13基因表达增高,Agc1、Col2a1的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颈椎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病、证模型复合的方式建立了大鼠血瘀型颈椎病模型,血瘀可以加重颈椎间盘的退变。
简介:【摘要】目的 : 讨论研究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要求。方法:选自我院自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骨科接诊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10例,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 55例)和观察组( 55例),分别采用生物型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临床治疗,从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长、术中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行动时长等几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极佳。结论: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流程相对简单,手术成功率极高,术后并发症少,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短期及长期的股骨安全。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为理想的方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地特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对 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2016年 6月 -2018年 9月 58例我院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29例。研究组实行地特胰岛素加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治疗 12周。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空腹和饭后血糖值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及腰围臀围的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对比研究一周左右时,对照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值较研究组略高,治疗 12周后研究组患者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的比值均有所回落,较对照组效果明显。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 P
简介:[目的]探讨非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已证实的膈疝254例,观察非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的形态特征、与腹水关系,并与脏器型膈疝比较,统计学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254例膈疝中非脏器型73例、脏器型181例;73例非脏器型膈疝中16例(21.92%)伴液疝囊(食管裂孔疝7例、腔静脉裂孔疝5例、胸肋三角疝3例、腰肋三角疝1例),其中14例伴腹腔积液;多方位成像影像以类圆形、水滴状和半月形为主,腔静脉裂孔疝脂肪环绕积液外周,其他则相反。脏器型膈疝181例中7例(3.87%)伴液疝囊(与非脏器型比较,χ^2=26.52,P〈0.01),7例液疝囊均无规则形状且均有腹腔积液。[结论]非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具一定规则形状,负压吸引腹水易进难出或疝口卡压囊内毛细血管漏出是主要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