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杂交分型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分析研究。方法对1106例患者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者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1.1106例患者中HPV阳性682例。2.1106例患者中,细胞学异常的705例,并对异常者做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慢性炎症165例,CINⅠ145例,CINⅡ157例,CINⅢ169例,宫颈癌69例。3.HPVDNA阳性病例在各组中分布细胞学正常的有106例(26.4%),慢性炎症有101例(61.2%),CINⅠ有109例(89.8%),CINⅡ有141例(89.8%),CINⅢ157例(92.9%),宫颈癌有68例(98.6%)。结论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simplexvirus2,HSV-2)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14d(或出院)时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国内14家医院纳入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1150例,检测入院时血清HSV-2IgG水平,以发病后14d(或出院)发生死亡或心血管事件为不良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SV-2IgG水平与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依HSV-2IgG四分位数将病例分为4组,以第1分位组为参照组,经多因素调整后第4分位组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是参照组的4.32倍(95%CI:1.33~14.03,P=0.015),且随不同组间HSV-2IgG水平的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有增加的趋势。亚组分析发现,病例为女性、或不饮酒、或伴有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压时,高水平HSV-2IgG可增加14d(或出院)时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均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HSV-2感染时,高水平的HSV-2IgG能增加病后14d(或出院)时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且随HSV-2IgG水平的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简介:目的了解柳州市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艾滋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carriers/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探讨抗病毒治疗后CD4变化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该人群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月间,对柳州市接受病毒治疗的女性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CD4计数情况,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抗病毒治疗后CD4计数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8名女性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12月CD4计数水平明显增加(Z=-16.596,P〈0.001),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OR=1.465,95%CI:1.009-2.128,P=0.045)是抗病毒治疗后CD4变化的保护因素,吸食/注射毒品(OR=0.063,95%CI:0.007-0.547,P=0.012)、抑郁分级、治疗前合并机会性感染(OR=0.423,95%CI:0.281-0.636,P〈0.001)、治疗前合并肺结核(OR=0.334,95%CI:0.179-0.622,P=0.001)是抗病毒治疗后CD4变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12月后CD4计数水平明显增加,同时表明了促进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治疗AIDS相关疾病或感染可能有效的改善抗病毒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感染者病毒载量现状以及和CD4+、CD8+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试剂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7例HIV感染者的HIV病毒载量和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结果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二者比值在病毒载量阴性组和高值组均有意义,P<0.01。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在病毒载量低值组和高值组有意义,P<0.05。CD4+、CD8+淋巴细胞绝对值与病毒载量多少无关。结论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多少与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二者比值密切相关,有效控制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对减缓病情进展,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治疗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萨病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9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蒙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显效75例,占总数的77.32%,有效18例,占总数的18.57%,无效4例,占总数的4.12%,总有效率为95.88%;对照组中显效63例,占总数的64.95%,有效15例,占总数的15.46%,无效19例,占总数的19.59%,总有效率为80.41%。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蒙医治疗萨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所感染HPV的基因型,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2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HPV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根据病变级别分为CINⅠ、Ⅱ、Ⅲ3组。232例CIN患者均有细胞学检查结果,HPV检测采用亚能HPV基因分型检测系统进行23种HPV-DNA亚型分析。结果HPV-16和58亚型感染位居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前两位,说明这些亚型致病力强,更易导致宫颈的高级别病变。结论本组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8、33、18、56、31,易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亚型是16、58、18、31、35、56,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高度病变患者治疗后HR-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情况和预后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高度病变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统计患者生存及宫颈癌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HR-HPV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中,40例HR-HPV转阴,6例持续阳性;2例患者发生宫颈癌,远处转移1例。治疗后患者HR-HPV是否转阴与3年宫颈癌发生率、生存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有细胞学检验,HR-HPV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更高,其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患者死亡和发生宫颈癌风险更高;HR-HPV持续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危险更大,但远处转移危险不会因此增加;HR-HPV阴性患者仍有发生宫颈癌和远处转移风险;相对于细胞学检查,HR-HPV监测宫颈癌发生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针对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患者开展HR-HPV监测,对于了解和预测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诊断与疫情报告之间的差距,准确掌握北京市密云县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的基线资料,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8年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血清学检测。结果2005~2008年网报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例数为455例,核实确诊305例,符合率为67.03%。305例中甲型病毒性肝炎3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0.98%;乙型病毒性肝炎161例,占52.79%;丙型病毒性肝炎27例,占8.85%;丁型病毒性肝炎1例,占0.33%,戊型病毒性肝炎58例,占19.02%;未分型肝炎55例,占18.03%。2005~2008年,密云县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以乙型为主,甲型比例很小,但戊型肝炎的发病不容忽视。结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应为当前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同时继续定期开展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