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中共中央在上海和中央苏区之间建立秘密交通线。其中由中央交通局开辟的一条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青溪-永定进入苏区的交通线,直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才撤消,自始至终不受破坏,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联系的红色交通线。本文主要论述此交通线建立经过和它的存在对红色革命胜利所起的作用。

  • 标签: 红色交通线 苏区 沟通 护送
  • 简介: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来自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大学等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期刊社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社会史 研讨会综述 交通 近代 中国
  • 简介: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区的交通建设非常落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国内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在西藏发展近代交通事业,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构想,包括修建铁路、公路和机场,发展邮政、电信,开辟邮路和航线等。这些建议和构想对于20世纪上叶西藏交通建设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届中央政府的决策,又促使西藏地方政府为此几度努力,引入邮政、电信等近代交通设施。这些建议与构想在当时西藏的影响又有差异,邮政、电信进展较大,铁路、公路始终未能修通。

  • 标签: 西藏地区 20世纪 交通建设 近代化 上半叶 实践
  • 简介: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通过内陆欧亚草原通道的人文互动与交流,远在张骞通西域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客观存在。史前东西方远古居民通过草原地带交通路线进行的文化交流,代表了中西文化交流历史长河中的早期浪潮。种种迹象表明,早在距今9000年的小河西文化和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史前的中国与西方之间就存着反映在石质容器上人群互动和文化往来。

  • 标签: 石质容器 草原丝绸之路 史前中外交通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博物馆教育逐渐成为国内博物馆学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领域之一。本研究以CNKI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从载文情况、研究人员及机构、研究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国内博物馆教育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 标签: 可视化分析 博物馆学 教育研究 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中国
  • 简介:"乡村记忆"工程是山东省自2014年起实施的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创新工程,通过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

  • 标签: 乡村记忆 保护工程 文化遗产
  • 简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地方志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依法治志,具有必然性。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以及地方志工作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志必将是大势所趋,无论对于国家法治建设,还是地方志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依法治志 《条例》 必然性
  • 简介: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着眼,分析了计算机在检索时代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提出当前信息技术在人文学科的应用方面进入了“分析时代”,信息技术不再是被动应答的信息提供者,而是可以主动地“指导”人文学科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但是,这并不计算机完全取代了人的工作,也不是使人的研究范围变小了,而是更加拓展了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 标签: 数据分析 古典文学研究 开放性空间 信息化工程 互动 中国
  • 简介:接到一份请柬,邀我参加贵州人乐森碍、丁道衡、罗绳武三教授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我感到有些诧异,这三位教授的小传我都写过,为何竟然没有注意到他们是同龄人?把资料找来查对,果然他们三人都诞生于1899年,到1999年刚好一百周年。他们不但同龄,而且同乡更兼同学与同行,实在太巧合了。乐森碍和罗绳武生于贵阳,丁道衡的出生地是织金牛场。三人先后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终生从事地质工作。

  • 标签: 乐森璕 丁道衡 罗绳武 中国 贵州 地质学家
  • 简介:通过对2000年中国的4594篇美国问题文章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该年度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有七个方面的特点:全方位研究态势进一步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为三大研究热点;军事研究凸现;教育研究引人注目,历史和社会研究相对薄弱;普及文章独占鳌头,学术文章和译文比例减小:中美关系占有重要地位,借鉴性文章也大幅度增加;某些课题研究亟待充实.但同时也存在着若干明显的不足.今后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应重视普及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跟踪考察和理论创新,全方位、多侧面地关注美国问题,加强学术评论,完善学术规范,加快信息库建设,从而提高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的学术水平.

  • 标签: 问题研究 占有 思想路线 中美关系 美国 借鉴性
  • 简介: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近10年关于民族文化研究的537篇论文为样本,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民族学科中民族文化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对文献分析、核心作者、期刊分布、研究机构以及分时间片段构建了民族文化研究关键词热点趋势共现图谱可视化展示,进而探讨了民族文化研究的热点变化状况。与此同时,深入揭示了该领域热点之间的关系和特征,探讨了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民族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民族文化 知识图谱 计量分析
  • 简介: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地理概念,嘉绒指嘉绒藏族居住的地方,即嘉绒藏区,主要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汶川、理县、黑水、壤塘、松潘、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色达、道孚、康定、泸定、炉霍和雅安专区的宝兴县等的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族群称谓,嘉绒指生活在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大、小金川流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 标签: 嘉绒藏族 研究资料 历史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叙述
  • 简介:文章以美国藏学博士论文的研究取向为主线,对藏学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和阶段性研究特点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同时还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博士论文,就西方学者对中国西藏及其他藏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述评。文章希望以此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一种国际学术对话,也希望这种对话能为我国藏学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借鉴。

  • 标签: 人类学 藏学 藏学人类学 博士论文
  • 简介: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移民运动,客家人不断进入壮族聚居地区,逐渐形成壮族与客家杂居的局面。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的分布以桂西南、桂西最为集中,往东逐渐递减;客家的分布以桂东南最为集中,往桂西、桂西北逐渐递减,桂中地区是壮族与客家杂居最为普遍的地区。总的来说.客家人在壮族地区的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格局的出现是和历史上客家与壮族的迁移以及民族融合密切相关的。

  • 标签: 壮族 客家 杂居 空间结构
  • 简介:本文围绕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问题的争论,分析了'外交战略论'、'地区危机论'和'经济帝国主义论'的偏颇得失。结合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具体背景和史实,文章着重探讨了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非洲的原因。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主要动力。这种需求既来自欧洲列强工业主义扩张的压力,也来自187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压力。此外,19世纪70年代欧洲大陆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流行和工业主义的进步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总之,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这一历史事件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非洲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 欧洲列强 危机论 工业主义 历史事件
  • 简介:企业伦理道德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企业也将很多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企业道德建设中。然而,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似乎对企业伦理道德的文化基础认识不足,认为存在具有“普遍性”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通过对一家法国大型跨国企业集团L两个最能体现其企业道德观的文件——《行动原则》与《商业行为法则》——的法语版本和英语版本进行文本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法美两国伦理道德观上的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都可以在二者的民族文化差异中找到根源。

  • 标签: 企业伦理道德 民族文化 比较研究
  • 简介:<正>AcknowledgementsareduetotheNordicInstituteofAsianStudies(NIAS)inCopenhagen,Denmark,forallowingmetoworkthereasaguestresearcherinTibetanStudiesfrom7Aug,2007till30Jul,2oo8aswellasfrom19Octtill29Nov,2010.ThanksgoestoAssistantProfessorTrineBrox,AssociateProfessorRobertBarnett,andguestprofessorAndreasGruschkeforgivingmelotsofcommentsandsuggestionsonthispaper.

  • 标签: 安居工程 行为者 西藏工作 回应 政策 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