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现实的另一面四川的乡土绘画最早引起国内美术界的关注,是在197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而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上。1981年1月,"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选揭晓,罗中立的《父亲》获一等奖,随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作。这两次展览中都有乡土绘画。其中王亥的《春》(1979)可以说兼有伤痕和乡土的双重特征,因而具有一种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意味。《父亲》表现
简介:胡一川——一个中国美术界已十分熟悉的名字。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艺术创作与艺术观念及对这一切的记述、评论、已经把一个有鲜明个性义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艺术家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还是要说,对胡一川的认识仍需继续深化。
简介:今天的社会和人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院教育、当代艺术现场也在改变。艺术的创作逻辑、语言生产方式、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和需求都在变化。在这样的语境下,期待"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在对历史进行回顾与梳理的同时,也对未来展望与期许。
简介:本章主要研究三个问题。一、在谈如何画水之前,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宋代以降,山水画总是以"山"为主体,而很少以"水"为主体呢?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古代先民总擅以山水属性表现人的内在精神品格。如第一章所言,孔子《论语·雍也》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是
简介:回顾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版图中的重镇,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代表性的艺术家与代表性的作品。优秀艺术人才的不断涌现与创作领域所有取得的成绩和四川美院长期致力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新的历史情景与不同的文化诉求,既为美术学院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简介:四川美术学院的自选作品展,始于1985年4月23日,展览过程贯穿整个八五美术时期。所渭自选,即采用“展品不拘内容和形式”,“不展课堂作业”,学生“自我审查、自己装潢、自己布置”的展览方式,具有极大自主性。《自选方式——1985—1989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展回顾与文献展》以史实考据为主,在创作回顾与文献展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自选作品展的历史价值,确立其在当代美术史中的应有历史地位。
简介: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简介:山水画创作技法(三)郭味蕖提纲郭绵宗撰写第三讲建筑物的基本画法建筑是自然山川中的人文景观,起着点景的作用,当我们在丛山叠峰、苍松林樾的游览中,看到楼阁或佛塔时,会深深地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文化深厚所吸引;当我们看到现代建筑在祖国大地上处处兴起的时候,...
简介:跋清道人《节临六朝碑四种第一集》自仪征阮氏.创分南北书派,海内学者多沿其说,熙窃以为惑矣。阮云北朝魏齐碑板尚守隶分遗法,其言当矣。至称传索靖之法,南北划若鸿沟,何以大小爨碑出于晋宋之南徼?
简介:时尚新风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象征。20世纪的中国书坛,“三秦书风”真可谓占尽了鳌头。30-40年代,于右任创立的“标准草书”,风靡全国;80-90年代,刘自椟研究的大篆书体,蜚声海外;其间,又有王世镗的章草,张寒杉的小篆,卫俊秀的行草,邱星的钟鼎文……都给这一时期的中国
简介:1、从前,在山上的一座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脚下去挑水.到了晚上再关好庙门,以防老鼠溜进来偷吃灯油.日子到过得悠闲自在。
简介:山水画艺术管窥(三)葛继慧三、构图构图是绘画艺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没有构图就无法完成意境的表达。关于构图,古人与今人谈论很多,不必重复,我只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两个问题──对比与统一。(一)对比顾名思义,对比就是事物两极的并置,对比的内容很多,现简略逐...
简介:
简介:对于结构造型中的重心要素,上期提到的开合之势是针对魏碑结构“斜画紧结”的特征而言。“斜画”涉及结构中的笔画线条形态,“紧结”涉及结构动势的核心——重心。结构的重心概念源于陈振濂教授新碑学下的碑学课题研究。他说:“就整体结构而言,
简介: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汉印的品种丰富多彩,文字印与图形印异彩纷呈,“赵平”三灵印集文字与图形为一体,是汉四灵印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
简介:三宅一生(以下简称三宅):“造物”不正是20世纪的象征吗?不局限于服装设计领域,包括摄影在内一些19世纪末至20世纪出现的许多表现艺术领域,不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过于商业化了吗?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影响已深入到建筑及其他所有的艺术领域,其原有的表现形式已逐渐变质。抛开所有的形式,造物的价值回复到其行
简介:徐三庚早年在浙派广披的氛围中学习篆刻,故对丁敬、黄易、陈鸿寿、赵之琛等取法甚多。尤以黄易、陈鸿寿两家为最,如『松左梅右』印款称『拟黄小松司马法』『谨缄』印款称『此作神似黄秋盒司马』『字光甫行九』印款言『意在钝丁、小松之间』等。
简介:李鱓绘画的艺术思想、审美情操和绘画技法,由工到写到笨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他由宫廷走向民间的必然结果。他的“三变画风”,不仅拓展了写意花鸟画题材空间,还提出了“水为笔墨之介绍”等的技法理论和美学思想,树起了写意花鸟画新高峰,提升了写意花鸟画的地位,为中国美术史发展谱写增添了光辉。
乡土经验:1978年以来四川美院的乡土绘画一瞥(上)
论胡一川版画艺术——从中国新木刻作者的主体性谈起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
画水源流与技法(三) 第三章 画水之立意
新时代下的美术学院——“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
自选方式——1985—1989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展回顾与文献展
不拘一格 海纳百川——邓大强硬笔行草书作品欣赏
山水画创作技法(三)
曾熙题跋选注(三)
“三秦书风”刍议
三个和尚的启示
山水画艺术管窥(三)
徐三庚篆书册(下)
翻手覆手弈之三
摩崖书法结构造型(三)
汉“赵平”三灵印
三宅一生访谈
徐三庚的印款
李鱓水墨三变图论
楷书结体原则(三):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