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敦煌遗书《俗务要名林》中的"嘲、嫽哢、叫噪、谜"等问题作出考析,可以得出以下新的观点:其一,嘲不仅是普通的嘲笑,也不仅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它还是唐宋时期艺人们于宴会上即席表演且较有难度的伎艺,并在元杂剧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二,嫽哢一词在传世文献中甚为罕见,但它和两宋时期流行的小唱在字面意义、表演人员、表演环境诸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二者应是同一类型的伎艺;其三,叫噪的叫是一种歌唱伎法,两宋时期的唱叫、叫果子、叫声等伎艺都在叫噪的基础分化、发展而成;其四,谜这种伎艺与乐舞表演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嫽哢、嘲、叫噪等词于《俗务要名林》中并列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简介:在中国民间舞课堂中,很多时候采用了民族音乐伴奏,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节奏以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民族音乐的优美音色,丰富的旋律起伏变化,平稳的节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学会听音乐。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的结合,可以使舞蹈更具艺术表现力,形成紧密结合,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因此,民族音乐伴奏对民族舞蹈的学习与音乐艺术修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民乐伴奏在民间舞课堂中的作用并不只是简单的伴奏,它也是舞蹈的一部分,好的民乐伴奏,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音乐上的熏陶,而且可以帮助民间舞教师的教学。因为,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民族器乐伴奏的特殊作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