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Bismuth-Corlette I/II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78例I/II型HCCA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TBD治疗,设为PTBD组;36例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设为ENBD组。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独立t检验;引流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进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BD组引流操作成功率85.7%(36/42)显著高于ENBD组63.9%(23/3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A、TB、ALP和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TBD组术后并发症率9.5%显著低于ENBD组27.8%(P=0.036);PTBD组5年生存率21.4%、平均生存时间(3.5±1.7)年;显著高于ENBD组5.6%(2.4±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TBD治疗I/II期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每组79例。引流组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胃肠功能变化及炎症因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97.46%,77/79)高于引流组(88.60%,70/79),P<0.05。与引流组比较,腹腔镜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肛门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26%,1/79)低于引流组(8.86%,7/79),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在治疗持续性胰外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治疗的12例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或胰腺手术导致持续性胰外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30~65岁,中位年龄43.5岁。所有患者均行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随访胰瘘复发、新的胰液积聚、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持续性胰外瘘9例,胰腺外伤致持续性胰外瘘2例,胰腺手术致持续性胰外瘘1例。手术操作时间38~54 min,中位数47 min,均为操作1次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100.0%(12/12)。随访2~29个月,中位数22.5个月。手术后7 d内,所有患者均拔除经皮引流管。1例(8.3%)术后17 d胰瘘复发,考虑支架管堵塞,采用相同方法再次放置支架管后痊愈。术后6个月复查2例(16.7%)支架管脱落,其中1例再次出现假性囊肿(胰瘘复发),观察9个月胰腺假性囊肿逐渐增大至最大径7 cm时,在内镜下放置双猪尾巴引流管痊愈。另1例患者无胰瘘复发或假性囊肿。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新的胰液积聚、发热、出血、感染、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治疗持续性胰外瘘技术简单、安全、效果好。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QQA®-Liver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精准引导下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ERCP减黄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接受减黄手术成功率、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RCP减黄手术,患者术后每日中位鼻胆管引流量675 mL(400~1 500 mL),仅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胆管炎,另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接受减黄手术前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173.3±62.8)μmol/L,外科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35.6±13.9)μmol/L。结论精准ERCP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减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后续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3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3~24 h内手术)、急性期组(发病24~72 h内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术后14 d肌力和意识改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再出血情况。结果超早期组中低、中等、高血肿清除率患者分别为11例(84.6%)、2例(15.4%)、0例。早期组中低、中等、高血肿清除率患者分别为20例(33.9%)、32例(54.2%)、7例(11.9%)。急性期组中低、中等、高血肿清除率患者分别为8例(30.8%)、14例(53.8%)、4例(15.4%)。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较超早期组患者好。术后14 d,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患者中肌力改善者所占比例高于超早期组,早期组患者中意识改善者所占比例高于超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早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超早期组及急性期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患者共4例,其中超早期组1例,早期组3例。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24 h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时血肿清除情况较为理想,术后恢复相对较好。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创面部分闭合在藏毛窦治疗中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术中应用亚甲蓝引导,彻底切除病灶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创面部分闭合治疗可安全应用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湿性敷料应用于糖尿病足感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4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取VSD联合湿性敷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5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2.15±3.08)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4.35±4.08)分,对照组分别为(48.51±4.16)分、(52.07±5.2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6、10.01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32.41±3.85)μg/L、白细胞介素6(40.15±4.81)μg/L,对照组分别为(45.37±5.12)μg/L、(53.71±6.17)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4、11.678,均P<0.05)。结论VSD联合湿性敷料应用于糖尿病足感染中可提高临床疗效,联合综合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程度,疏解患者负性情绪,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年1月至 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6例, 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优护组(n=43,予以优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组(n=43,常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优护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优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寡转移是介于局限期和广泛转移的一种中间状态。放疗在寡转移性乳腺癌的局部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发展,可以予以根治剂量,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既往研究证明SBRT是安全有效的,对乳腺癌的骨、肺、肝、脑、淋巴结等寡转移的局控率>80%。但是,如何筛选真正的寡转移还存在一定争议,进一步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实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中靶区适形度、剂量溢出、剂量跌落等指标的自动评估。方法使用Eclipse Scripting API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和C#编程语言,以脚本插件结合可执行程序的方式进行开发。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0915号报告中NSCLC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要求,实现相关指标的自动评估,其中还设计了一种等间距采样和双阈值的规则,可以更精确和便捷进行靶区外剂量跌落的评估。结果随机选取临床上13例NSCLC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分别使用本文中的方法和Eclipse系统自带的模块进行评估结果对比可知,两种方式评估结果都符合临床要求,耗时分别为(6.31±1.11) s和(678.54±60.92) s,使用前者评估效率更高(P<0.05)。结论NSCLC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评估软件界面友好,能实现靶区适形度、剂量溢出和剂量跌落等指标的自动评估,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脑转移瘤是发病率高、临床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的颅内常见恶性疾病,特别是其中的难治性脑转移瘤(大体积、多发、复发的转移瘤)常规治疗难以达到理想预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具有精准度高、单次照射剂量大、对周围组织损伤低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脑转移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SRS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抑制肿瘤增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RS联合手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案可以提高难治性脑转移瘤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但是否改善患者的预后尚存在争议,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关注。因此,本文就SRS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及联合治疗的策略及进展等方面进行文献报道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本地需求为目标改造亨利福特医院健康系统(HFHS)RapidPlan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商用模型后用于放疗计划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方法结合最新临床指南证据和本单位临床实际对Eclipse内置HFHS模型做出如下适应性改造:①增加靶区结构内在肿瘤靶区体积(IGTV)、危及器官结构肺(Lung),并设置相应参数。②将计划靶区体积(PTV)结构上限(Upper)值由109%调整至125%。③用本单位73例历史同步推量计划替换其原训练集,并在模型分析(Model Analytics)软件辅助下进行统计学确认和离群值处置。选取10例未参与建模的病例用于独立验证和比较改造前后模型在相同布野条件下的自动优化结果。靶区剂量归一后比较:PTV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和剂量-体积参数等。结果改造后的模型验证计划(Mlocal_P)PTV DVH"尾部"与IGTV DVH"肩部"及"尾部"表现较原HFHS模型验证计划(HFHS_P)高。Mlocal_P的PTV_CI(1.07±0.13)显著小于HFHS_P(1.25±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7,P<0.05)。除心脏_D15cc、心脏_Dmax外Mlocal_P绝大部分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均较HFHS_P更低,且标准差更小。但对于心脏_D15cc和心脏_Dmax,两种计划差异不超过3.06%。HFHS_P不满足要求剂量学参数达10项次,其中两项未通过例数的PTV_CI值为1.52与1.74,远超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HFHS商用模型可通过计划训练集替换、参数调整等方法进行本地化改造。且改造后模型优化的计划在靶区适形性与高量等方面更满足本单位临床要求,在危及器官保护和一致性等方面也表现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放置腹膜前引流对术后血肿及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TAPP手术。试验组放置腹膜前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及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疝位置、疝分型、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随访均观察到1例复发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病例。结论TAPP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可以简便锁定可疑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并帮助其确诊的方法。方法对可疑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首先检测血清肝吸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体阳性者,再行粪便查虫卵;粪便虫卵阴性者,则建议行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从引流液中查找虫卵。结果符合条件者126例,年龄(54.14±13.33)岁(24~87岁)。引流液虫卵阳性83例,占65.87%(83/126),其中男53例,年龄(55.91±11.47)岁(30~86岁);女30例,年龄(55.87±13.85)岁(30~87岁),男女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的置管时间(T1)(3.79±1.45)min,引流时间(T2)(31.39±14.29)min,T1和T2分别在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液虫卵检出率由高至低分别是肝内胆管液(76例,91.57%)、胆囊液(68例,81.93%)、胆总管液(63例,75.90%)。术中和术后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血清肝吸虫抗体检测和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可有效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支架不同放置位置在肝门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00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16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6例)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4例,女136例;年龄为(67±12)岁。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联合会诊确定为无法手术切除,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情况。(3)影响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7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300例患者中,163例行内镜引流术中≥1根胆管金属支架的远端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下简称跨越乳头);137例行内镜引流术中没有胆管金属支架的远端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下简称未跨越乳头)。跨越乳头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转移性胆管肿瘤),胆管金属支架类型(单侧金属支架、双侧金属支架)分别为(68±13)岁,95、8、11、31、18例,63、100例;未跨越乳头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4±12)岁,63、22、20、23、9例,126、1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χ²=17.69、90.79,P<0.05)。(2)随访情况。3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1,9.3)个月。跨越乳头和未跨越乳头患者的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9.0(8.2,9.8)个月和6.4(4.8,8.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3,P<0.05)。跨越乳头和未跨越乳头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4.2,6.8)个月和5.5(4.3,6.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8,P>0.05)。(3)影响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管金属支架类型、胆管金属支架放置位置是影响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4,0.60,95%可信区间为0.30~0.64,0.42~0.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金属支架是患者胆管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46,95%可信区间为0.29~0.7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比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血清总胆红素、胆管金属支架类型、抗肿瘤治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05,1.43,0.72,0.61,95%可信区间为0.70~1.57,1.12~1.83,0.55~0.92,0.47~0.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疾病类型(肝细胞癌)、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0 μmol/L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5,1.98,1.46,95%可信区间为1.02~1.79,1.40~2.80,1.13~1.89,P<0.05);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接受抗肿瘤治疗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68,0.60,95%可信区间为0.53~0.89,0.45~0.80,P<0.05)。结论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在内镜引流术中胆管金属支架是否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均安全、可行。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是患者金属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60岁、疾病类型(肝细胞癌)、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0 μmol/L是患者内镜引流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接受抗肿瘤治疗是患者内镜引流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或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行内镜腔内引流术(endoscopic transluminal drainage,ETD)的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0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通过腹部CT和(或)超声确诊为WON或PPC并行ETD治疗的患者共79例。通过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来评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长期生存质量等长期疗效指标。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伴感染的WON/PPC组(n=31)和无感染的WON/PPC组(n=19)。伴感染的WON/PPC组17例(54.84%)患者和无感染的WON/PPC组11例(57.89%)患者体重减轻5%及以上,2组体重减轻5%及以上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且两组减轻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9±8.89)kg 比(10.91±2.47)kg,P=0.522]。伴感染的WON/PPC组有1例发生慢性腹痛,2组Izbic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9±6.74 比 22.03±3.21,P=0.295)。2组均无脂肪泻发生。伴感染的WON/PPC组和无感染的WON/PPC组内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6.67%(5/30)和 40.00%(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1.9,95%CI:1.0~3.4,P=0.044)和甘油三酯(HR=1.2,95%CI:1.0~1.3,P=0.029)越高,发生继发性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结论ETD治疗WON和PPC安全且有效,但可能发生继发性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发生继发性糖尿病的风险越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胆道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短期疗效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术式将其分为三组:ERCP组、PTCD组、EUS-BD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患者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三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三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EUS-BD组<ERCP组<P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三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患者总缓解率为74.3%(26/35),PTCD组及EUS-BD组分别为77.3%(34/44)、77.8%(2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PTCD组34.1%,EUS-BD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ERCP、PTCD及EUS-BD三种引流方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短期疗效相当,其中EUS-BD并发症较少、恢复更快、优势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整形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疼痛和创面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烧伤科诊治的烧伤整形患者5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和非负压引流组,每组25例。非负压引流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数字模拟评分(VAS)及优良率。结果非负压引流组创面感染发生率高于负压引流组[8%(2/25例)比32%(8/25例),P<0.05]。治疗后1、3 d,负压引流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非负压引流组(P均<0.05)。负压引流组优良率高于非负压引流组[88%(22/25例)比60%(15/25例),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创面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dyfix固定装置在老年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SBRT的63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固定方式分为Bodyfix联合真空袋固定装置组(Bodyfix组,20例)和4D呼吸门控技术联合真空袋固定装置组(真空袋组,43例)。每次治疗前使用锥形束CT(CBCT)进行位置验证,记录水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和旋转误差。结果Bodyfix组在X、Y、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分别为1.7 mm(1.3 mm,3.0 mm)、4.6 mm(4.3 mm,5.3 mm)、1.3 mm(0.8 mm,2.8 mm),旋转误差分别为(0.46±0.04)°、(-0.48±0.05)°、0.64°(0.38°,1.07°);真空袋组在X、Y、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分别为2.1 mm(1.6 mm,3.3 mm)、2.8 mm(1.8 mm,3.7 mm)、3.0 mm(2.3 mm,3.8 mm),旋转误差分别为(0.69±0.04)°、(-0.70±0.04)°、0.64°(0.42°,0.86°)。两组Y、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和X、Y方向上的旋转误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7)。结论与4D呼吸门控技术相比,Bodyfix固定装置的X、Y方向旋转误差和Z方向线性误差更小,可作为老年肺癌患者SBRT体位固定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