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1、3、7、30 d血肿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1、3、7、30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7个月,观察组GOS评分预后良好人数多于对照组,预后不良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但血肿清除率和预后不良人数均低于神经内镜手术,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手术。

  • 标签: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取常规钻孔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78.6%(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残余液量分别为(23.7±3.6)min、(5.8±0.8)d、(18.3±3.9)ml/月,均低于对照组(43.6±7.6)min、(8.6±1.2)d、(28.3±4.0)ml/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34),低于对照组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闭式引流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疗法显著,并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研究 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与软通道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SDH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8,给予软通道引流治疗)和B组(n=49,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1.32±2.18)min、(8.16±1.32)d、(7.45±1.49)d,均短于A组的(35.15±4.32)min、(13.18±1.56)d、(11.32±1.88)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17.12、11.25,均P < 0.001)。术后3个月,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B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4.94±7.25)分、(84.02±6.29)分、(82.85±8.16)分、(84.36±9.15)分、(83.51±10.39)分、(82.68±8.36)分、(84.93±10.15)分、(86.12±9.13)分,均高于A组的(62.68±5.47)分、(71.39±7.42)分、(69.51±6.39)分、(72.68±7.36)分、(72.81±8.15)分、(73.12±10.13)分、(77.91±9.52)分、(75.32±7.5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18.34、19.75、16.71、17.94、20.57、18.22、16.44,均P < 0.001)。术后7 d,B组神经营养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硫化氢(H2S)、S100B蛋白分别为(42.53±6.09)μg/L、(6.52±2.79)μg/L、(203.17±15.03)μmol/L、(0.25±0.05)μg/L,均低于A组的(67.38±7.42)μg/L、(9.18±2.27)μg/L、(242.79±14.08)μmol/L、(0.36±0.07)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4、5.12、13.33、8.86,均P < 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4/49),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9/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136)。结论与软通道引流相比,CSD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临床指标、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神经内窥镜检查 血肿清除术 引流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硫化氢 钙粒蛋白B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与软通道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给予软通道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1、3、7、30 d血肿清除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2.3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1、3 d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30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增强临床疗效和血肿清除率。

  • 标签: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现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平面在基底平面上5.0~6.5 cm,穿刺角度为10~14°,穿刺深度为9.0~11.5 cm。出血后6 h以内手术患者15例,血肿清除率约为25%;出血后6~24 h手术患者40例,血肿清除率约为20%;出血后1~3 d手术患者5例,血肿清除率高达30%。术后首次CT复查显示引流管位置理想51例、过深2例、过浅1例、位置偏下2例、位置偏上2例、位置偏内1例、位置偏外1例。术后第3天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880±3.998)分]较术前[(6.240±3.159)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显示痊愈良好20例(33.3%)、轻残28例(46.7%)、重残7例(11.7%)、植物生存3例(5.0%)、死亡2例(3.3%)。结论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设计合理,定位准确,在其辅助下经额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一次性新型立体定向仪 经额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单侧CSDH患者,男99例,女35例,年龄(66.3±6.3)岁,年龄范围为21~86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穿刺引流组(n=95)与钻孔引流组(n=39),穿刺引流组行经皮锥颅置管引流,钻孔引流组行头皮切口颅骨钻孔硬膜切开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情况(穿刺引流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情况(术后蛛网膜破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率、颅内积气率、尿激酶使用率、引流管保管时间及拔除引流管时残余硬膜下积液或血肿量)及随访情况(硬膜下脓肿发生情况、硬膜下血肿复发率及血肿完全消失情况)。结果穿刺引流组手术时间[(16.4±5.8)min]短于钻孔引流组[(43.5±6.4)min]、术后蛛网膜破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率[11.6%(11/95)]低于钻孔引流组[69.2%(27/39)]、颅内积气率[2.1%(2/95)]低于钻孔引流组[64.1%(25/39)]、引流管保管时间[(50.6±11.4)h]短于钻孔引流组[(56.6±16.4)h]、拔除引流管时残余硬膜下积液或血肿量[(6.8±2.8)ml]少于钻孔引流组[(13.4±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治疗CSD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颅内积气及蛛网膜破裂发生率低等优点,治疗效果良好,但应预防中硬脑膜剥离及EDH的发生。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 微创 预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清除与微创穿刺引流疗效。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9,微创穿刺引流)和B组(n=59,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比较两组患者围期指标、并发症、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P物质(SP)]、炎症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相关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B组手术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后7 d,两组NSE、SP、IL-6、TNF-α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术后7 d,两组NGF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降低,mBI升高(P<0.05),且B组NIHSS低于A组,而mBI则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微创穿刺引流相比,HIC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可有效改善围期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机体炎症刺激,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简易性、疗效、安全性、社会经济负担和预后的不同。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治疗65例(无框架组),应用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治疗55例(有框架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无框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0.5±0.1) h vs. (2.2±0.5) h]、住院期间再出血率(0.0% vs. 9.1%)和颅内感染发生率(1.5% vs. 9.1%)均低于有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框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无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时间、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及m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相同,但前者操作简易性和安全性高,后者的费用低。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 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 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按照定位方法不同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组(观察组,20例)和传统CT定位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在3D-Slicer软件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对照组由者根据患者CT原始平片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比较2种定位手术患者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术后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术后12 h和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颅内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3 d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3D-Slicer软件定位脑内血肿较传统CT定位法更直观、准确,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传统的CT定位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3D-Slicer立体定位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硬通道颅内血肿碎吸引流对脑出血患者具体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6.07±13.3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硬通道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治疗。治疗后以电话、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3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定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I≥60分认为预后良好,n=54)与实验组(BI<60分认为预后较差,n=26),将拟定的可疑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穿刺针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Glasgow评分、致伤至手术时间、出血量、致病原因、出血部位、术后再出血等开展组间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项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求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清除血肿成功,平均引流时间(5.07±1.25) d,血肿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术后轻度颅内感染并发症。平均穿刺针留置时间(4.84±1.37) d,平均住院时间(15.26±1.44) d。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随访1年内出现12例患者有明显脑萎缩,硬膜下增宽,存在积液。随访3年期间,所有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无死亡病例。根据BI评定结果:54例患者评分≥60分,平均得分(74.57±4.36)分,26例患者评分<60分,平均得分(48.24±5.12)分。对照组患者年龄、致伤至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实验组,Glasgow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幕下发生出血比例(14.81%)明显低于实验组(34.62%),术后再出血率(1.85%)明显低于实验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评分与患者预后表现为正相关(OR=3.449,P=0.005);致伤至手术时间与患者预后表现为负相关(OR=0.580,P=0.023);幕上出血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3.813,P=0.024);术后再出血与患者表现出相关性(OR=19.963,P=0.008)。将Glasgow评分、致伤至手术时间绘制ROC曲线,Glasgow评分选择7.5分为截断点,灵敏度96.30%,特异度88.46%;致伤至手术时间选择8.35 h为截断点,灵敏度84.62%,特异度92.59%。结论微创硬通道碎吸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患者脑出血严重程度、幕下出血以及术后再出血是预后影响因素,及时就医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颅内出血 引流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行钻孔引流治疗的老年CSDH患者59例,其中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者29例(观察组),未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3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建议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 d后手术,但期间需行急诊手术则在手术前输注10个单位血小板。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常规行钻孔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颅内积气及硬膜下积液的变化情况以及血肿复发情况。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Bender分级的分布、不同程度脑复张欠佳或少量颅内积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44、2.076,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观察组中停药未满1周者和停药满1周者复发率分别为29.6%(5/13)、6.2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5)。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老年CSDH患者仍应积极首选钻孔引流治疗,虽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围手术期出血及复发风险,但围手术期合理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输注血小板可以降低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抗血小板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与单纯保守治疗2种方式对基底节区中、小量血肿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2组,其中手术组患者33例,采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31例,采用单纯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并随访6个月,比较其术后第7天、1个月及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修正的Barthel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2组患者GOS评分、MBI指数及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GOS评分、MBI指数及mR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为78.79%(26/33),保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GOS评分、MBI指数及mR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为95.7%(29/33),保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32.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 标签: 基底节 脑出血 立体定向技术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患者钻孔引流(BHID)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行BHID治疗且完成随访的62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肿是否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与术后未复发组。分析CSDH患者BHID术后血肿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CSDH患者中,复发14例(22.58%),未复发48例(77.42%)。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高/混杂血肿密度、血肿厚度较大、双侧血肿是CSDH患者BHID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高/混杂血肿密度、血肿厚度较大、双侧血肿会提升CSDH患者BHID术后血肿复发风险,临床可据此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血肿复发率。

  • 标签: 血肿,硬脑膜,慢性 钻孔引流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132例行PTB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BD引流管前端是否置入肠道内,将132例患者分为外引流组(n=81)和内外引流组(n=51)。对比两种引流方式的减黄效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41例,年龄18~85岁。与术前相比,外引流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190.2±41.8) μmol/L比(294.9±38.3)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55.4±30.9) μmol/L比(242.1±39.6) μmol/L]以及内外引流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179.3±37.1) μmol/L比(288.1±35.4)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47.7±32.5) μmol/L比(233.7±36.1) μmol/L]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外引流组患者再次手术调管、重新置管或双侧置管[15.6%(8/51)比3.7%(3/81)]、胆道感染[50.9%(26/51)比27.1%(22/8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引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率相比,内外引流组高于外引流组[7.8%(4/51)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道来源细菌为两组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细菌。内外引流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外引流组[(34 928.0±3 693.0)元比(29 360.0±3 219.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BD外引流和内外引流都能迅速有效的缓解黄疸症状,两者引流效果相当。

  • 标签: 黄疸,阻塞性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胆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改良软通道(SISC)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ROIH)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抽取南石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HICH患者86例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每组43例。软通道组采用SISC微创介入ROIH治疗,硬通道组采用硬通道ROIH治疗,比较两组围期情况、血清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结果与硬通道组比较,软通道组手术、血肿引流、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较高(P<0.05);术后7 d,软通道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硬通道组(P均<0.05),Barthel指数(BI)高于硬通道组(P<0.05)。软通道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低于硬通道组(20.93%,9/43),P<0.05;软通道组预后良好率(74.42%,32/43)高于硬通道组(41.86%,18/43),P<0.05。结论采用SISC微创介入ROIH治疗HICH,能提高血肿清除率,有效缩短手术及血肿引流时间,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效果理想。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立体定向-改良软通道
  • 简介:摘要创伤性迟发性双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TDBEHSTS)临床发生率低,但病情凶险。由于起病隐匿,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急性临床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迟发性血肿出血来源为静脉源性,临床表现与血肿体积不成正比,使得病情评估及手术时机方式选择面临困惑。精确病情评估和手术方式选择与预后密切相关。微创手术对静脉来源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好,已获临床广泛认可。但改良钻孔引流手术对于TDBEHSTS的治疗效果及技巧尚无相关临床经验。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17例TDBEHST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改良钻孔引流对TDBEHSTS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肿,硬膜外,颅内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中少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与保守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4例中少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83例,女81例,年龄(56±8)岁,年龄范围为36~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与微创治疗组,每组82例。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对微创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患者在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病死率、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21.17±4.97)分]、1个月[(18.38±5.26)分]、3个月[(12.73±3.98)分]、6个月[(8.67±3.46)分]NDS均优于传统治疗组[(28.14±5.82)分、(26.67±5.03)分、(18.15±4.17)分、(13.19±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24.34±4.64)分]、1个月[(41.54±4.51)分]、3个月[(80.84±4.36)分]、6个月[(92.29±3.76)分]ADL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6.26±4.32)分、(20.67±4.63)分、(65.15±4.16)分、(86.86±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 d基本痊愈率[12.2%(10/82)]、有效率[75.6%(62/82)]、病死率[1.2%(1/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3.7%(3/82)、46.3%(38/82)、4.9%(4/82)]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基本痊愈率[19.5%(16/82)]、有效率[84.1%(69/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9.8%(8/82)、74.4%(61/82)、6.1%(5/82)]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基本痊愈率[26.8%(22/82)]、有效率[92.7%(76/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5.9%(13/82)、82.9%(68/82)、6.1%(5/82)]患者;治疗后六个月基本痊愈率[29.3%(2/82)]、有效率[95.1%(78/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8.3%(5/82)、91.5%(75/82)、6.1%(5/8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能简单、快速清除血肿,能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中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穿刺 基底核区 高血压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治疗中微创引流联合高压氧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汾阳医院收治的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微创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8.10%,37/4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76.19%,32/42)高于对照组(50.00%,21/4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伴颅内血肿应用微创引流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同时可更好地改善神经缺损程度,促进生存质量改善,但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血肿 微创引流术 高压氧 神经缺损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