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时期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国家战时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为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主要有司法经费统一改由国库负担,增设法院、完善战时司法组织体系,简化诉讼程序并设立实验地方法院进行实践,改进战时检察制度等。战时司法改革的面向是全国性的。但除少数法令法规专门针对战区外,大多数均在大后方先试先行,并得到较好的实施且取得明显的成效。

  • 标签: 抗战大后方 战时司法改革 司法经费统一 简化诉讼程序
  • 简介:庭审实质化是刑事审判活动的应然要求,但庭审虚化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审判方式从审问式转为控辩式,为摆脱庭审虚化现象、推进庭审实质化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完善举证、质证和认证规则,充实法庭调查和辩论程序。与此同时,还需推动刑事审判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从“伞形结构”向“三角形结构”转变。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兼具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色彩,但它并非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到文化传统、司法体制、刑事政策、资源状况等多重因素限制,体现出明显的混合性、过渡性和变动性。综合考虑制度路径、立法技术、法治环境等方面因素,我国宜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和维持卷宗移送主义,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细化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情形和加强案卷移送制度自身的正当性。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审判方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在英国,庭审录音录像一直是被禁止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要求庭审录音录像的呼声越来越高。1992年苏格兰颁布了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基本指导规则,开启了苏格兰法院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对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道路。在长达20多年的庭审录音录像改革试验中,英国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庭审录音录像规则体系,这为未来英国有关庭审录音录像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英国 庭审 录音录像 改革实验
  • 简介:近几十年,两大法系国家为应对诉讼迟缓、案件积压、诉讼成本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管理的改革措施,虽然二者改革模式与过程不尽相同,但均旨在通过案件管理实现诉讼程序的经济高效,司法资源的有效整合,审判结果的实体公正以及纠纷的实质性解决。我国的司法改革在积极的推进当中,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同样存在问题,立足国情、借鉴域外的有益经验,加强审判管理是妥善解决当前问题,保障司法活动公正、顺利进行的重要机制。

  • 标签: 审判管理 案件管理 域外经验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起诉活动面向审判、服从审判,同时发挥审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的决定性作用。此项要求体现司法规律,有利于克服固有弊端,实现司法公正,但其受到三机关配合、制约原则、检察监督制度,以及政治性领导、监督和协调制度约束,从而被形塑为“技术型审判中心论”。可操作的改革包括控诉、审判和诉讼程序“三个面向”,即控方证明责任的有效履行、法院审判的严格把关,以及庭审实质化。“以审判为中心”的逻辑延伸,含法律适用的和程序监控的审判中心,要求确立法院司法解释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以及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落实“以审判为中心”,需采取必要工作措施,实现“三个面向”要求;逐步推进法律适用和程序监控的审判中心;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以务实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向刑事司法的“线型结构”发起冲击。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司法改革 改革限度 司法权威 司法公正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在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引起了热烈讨论。虽然对司法改革是否需要"顶层设计"还有不同看法,但肯定者似乎还是多数。司法体制改革若用经济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既不利于国家法制统一,也无视了国际公约和法治发达国家现成的经验。因此,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改革遵循司法规律乃是一条安全的捷径。

  • 标签: 司法行政化 顶层设计 法律实务界 国家法制 法学理论界 证据法
  • 简介:<正>出版业是保存和传播人类各学科、各领域知识与成就的重要手段。出版业的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标志。今天,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伟大改革,出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其现状和改革则更为引人瞩目。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出版工作,成绩固然不小。但其现状与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相比,却是极不适应的;其改革进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犹如“老牛拖车”般缓慢,同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文

  • 标签: 法制建设 版权法 出版业 法律手段 全国人大 法律委员会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合理解决公民自身的诉求,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检务公开 司法信息公开 检察信息
  • 简介:<正>(一)刑事判决书是审判人员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后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性文书,涉及当事人基本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实体处理。因此,刑事判决书的制作要合法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力求达到缜密、规范、明晰。我国的刑事判决书向来以“简炼”著称,但也有失之于疏隙。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字水平低,语病多,理解时发生歧义,叙述大多千篇一律,反映不出审判活动的过程和案件的特点。事实和理由照抄起诉书的对应部分。证据的认定一笔带过。对辩护人的意见不重视,甚至不予反映。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下列后果:

  • 标签: 刑事判决书 审判人员 合法性 法律效力 社会主义法制 辩护人
  • 简介:<正>在我国除了法定的强制措施外,收容审查也能强制性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公安机关使用的这种法外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手段,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争议颇多,观点各异。最近笔者有机会较系统地了解了收审存废讨论情况,有一个初步的看法:我们似乎应将研究收容审查这一课题的目光向外拓展,把它与我国现行逮捕制度的改革、完善联系在一起思考。这样也许能够摆脱困扰,寻求一条理论与实践都能接受的出路。

  • 标签: 公安机关 限制人身自由 收容审查 逮捕条件 刑事强制措施 涉嫌犯罪
  • 简介:在我国,随着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方法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13年初,《人民日报》围绕"改革方法论"问题发表了系列评论,提出了"改革要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改革既要基层摸索,也要顶层设计";"改革必须协调推进";"群众利益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改革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革没有完成时"等基本观点。我国经济学界对改革方法论的研究由来已久。

  • 标签: 方法论问题 顶层设计 我国经济学界 系列评论 历史时期 中国司法制度
  • 简介:<正>二次大战后,日本法在美国法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1946年制定的新宪法,增加了许多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为了与新宪法的内容保持一致,1947年施行《关于随着日本国宪法的施行而制定的刑事诉讼法的紧急措施的法律》,1948年制定了新的《刑事诉讼法》,1947年至1950年制定了《法院法》、《检察厅法》、《检察审查会法》、《律师法》、《刑事诉讼规则》、《刑事补偿法》、《少年法》、《少年院法》等,从而使宪法对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下面就战后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战后日本 刑事诉讼改革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程序 被告人 沉默权
  • 简介:本文论证了非刑罚化运动发端的刑事观念基础,分析了非刑罚化运动的方式和途径,主张我国应当实行“轻轻重重,以重为主”的刑事政策,在以严刑惩治重大犯罪的同时,适时地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

  • 标签: 刑事政策 非刑罚化 刑法 刑罚
  • 简介: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茅彭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审判工作学习前苏联的审判模式,审判工作程序繁复,效率低下,审判员主宰整个审判程序,起着越俎代庖的作用。在法庭审理中,控、辩双方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先入为主和有罪推定的思维方法。在新的形势下...

  • 标签: 制度改革 人民陪审员制度 刑事审判制度 独立行使审判权 审判长 控辩式
  • 简介:人民陪审制是法治与民主的一个连结点,有助于司法程序和裁判结果的正当化,有助于公民对审判活动直接有效的监督,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欠缺一个平稳的社会环境,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的规定缺乏连续性,法律对陪审员的职权设定同其专业素质要求存在内在矛盾,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备,导致目前人民陪审制度在法律地位上的可有可无。应该完善人民陪审员的产生过程,优化陪审员的结构,增加参加合议庭的陪审员人数,加强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从而完善人民陪审制。

  • 标签: 法院 人民陪审制 人民陪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