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在人类漫长的黑暗与光明交织的社会理性化探索进程当中,法律制度的产生和演化可以说是一个最引人关注的创造历程和社会现象,因为法律制度最能反映出一个特定人类群体和社会模式的整体价值观念和人文关注点,突出体现着当时人们对自然、历史和人自身的看法和认识。历史上许多具有悠

  • 标签: 中国 古代 伦理化法律 法制史 法律制度
  • 简介:古老的“法”字蕴含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秘密,体现了一种司法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由于司法与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古代司法中所蕴含的实践智慧也正是中国法内含的实践智慧。古代司法的实践智慧包含了道德维度,道德作为实践智慧的内在元素,为司法活动提供了引导性价值;古代司法的实践智慧还包含了经验的维度,经验作为实践智慧的组成部分,构成了古代司法活动娴熟技艺的基础;古代司法的实践智慧具有辩证法属性,无论是在普遍与具体之间,还是法律与道德及情理之间,古代法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实践智慧的辩证法属性。从司法观照法本身,作为实践智慧的法反对法条主义,倡导情境主义,肯定人治主义的合理性,表达了鲜明的价值论立场,同时主张行动的自主性。

  • 标签: 古代司法 实践智慧 价值论 辩证法 法哲学
  • 简介: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保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性,对保密的原则与弊端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自唐律开始,对保密事项的概念和范围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和界定,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于当时社会的以唐律"漏泄大事"为代表的泄密责任追究制度和以清代奏折制为代表的保密管理制度。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政务公开的社会需要和动力都显著不足,因而中国古代保密法制在整体上还停留于对国家秘密的消极保护,对如何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太多的尝试。

  • 标签: 中国古代 保密思想 漏泄大事 奏折制度
  • 简介:民间规约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自治规范,是古代法律秩序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生成过程中,民间自治规则始终是社会法律秩序的建构基础。民间规约和官方法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互动关系。要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民间规约,工商业行会规约的地位和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 标签: 民间规约 工商业规约 法律秩序
  • 简介:今年6月,司法部司鉴所接受一例亲子鉴定,运用Y-STR系统,拨开重重疑云,挽救了一个和睦家庭的亲情。司法部司鉴所物证学实验室近年来对Y-STR系统用于亲缘鉴定进行了实验探索,他们认为,Y-STR呈父系遗传特征,孩子与生父具有相同的Y—STR单倍型。在法医物证学上,Y-STR应用价值比较大,可在父-子血缘关系、兄弟同胞关系、叔侄关系和祖孙关系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STR系统 亲情 挽救 法医物证学 亲子鉴定 实验探索
  • 简介:<正>民国时期的法律群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在一个中华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法律职业阶层。由于受到民国动荡的政治形势和严酷的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的法律思想呈现出开放、多元、复杂的特征,法律在运用西方的法治理论来改造中国法制现实的过程中,其研究触角已经涉及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其理论思维已经将纯粹的西方法治理想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但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往往是不统一甚至是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正是这种开放性的研究视野和强烈的关注现实法制的学术责任,法律以自己的法律知识为背景,或著书立说成一之言,或投身现实矢志司法实践,或兴办学校培养法律人才,为民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司法

  • 标签: 法律家 司法问题 西方法治 中国法制建设 法律人才 法律职业
  • 简介:近年来,我处针对公证工作实际存在的证源缺乏,“找米下锅”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借助公关手段精心组织,主动出击,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坚持做到常年报刊有名、广播有音、电视有影,努力让公证深入人心,走进千万户。由于方法活、形式多、角度大、时间长,放宣传覆盖面较广,效果较好,不仅为本处公证工作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全市公证机关改善公证外部环境,拓宽服务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借助广告,将公证推向市民。宣传可以提高公证的社会知名度,求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赢得当事人。因此,近年来,我们公关宣传一是加大投入。投入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宣传公证制度。199

  • 标签: 公证机关 公证服务 当事人 江苏省 经济广播电台 公证意识
  • 简介:《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是梁治平先生的第一本个人专著,也是他试图系统阐释中国古代法的第一次尝试。本书中,他致力于系统和彻底地贯彻《比较法与比较文化》一文所宣明的立场和《“法”辨》一文所运用的方法,即他在后来的方法论总结

  • 标签: 梁治平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书评 中国 古代法 “深描”
  • 简介:<正>在中国古代婚姻法中,"义绝"是"七出"之外的法定离婚情形。但因为"七出"还受到"三不去"的限制,"义绝"却是无条件的必须离婚、违者甚至还要受到刑罚,因此一直受到学者的格外关注。但是,自陈鹏《中国婚姻史稿》1990年出版之后,学者几乎没有再在资料搜集和制度考证上取得重大突破,反而是在资料的解读与阐释上,续有创获,如日本学者滋贺秀三首先提出,从唐律到明清律,"义绝"制度呈现出家族重要性降低、夫妻关系重要性上升、国家干预力减弱的变化;金眉从法学角度,认为"义绝"之"义"指"夫妻基于

  • 标签: 义绝 中国古代法 夫妻关系 离婚制度 婚姻关系 感情破裂
  • 简介:<正>《罗马法史》的翻译出版对国内外国法制史和世界古代史学习和研究者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译者对许多罗马宪法制度和官名的翻译沿用汉语约定俗成的译法。不能说不准确。问题是,罗马制度和官名的翻译在以前的一些专著、教科书和翻译作品中就有比较多的问题,是我们的法制史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现象。说它"有趣"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接触时的火花。其

  • 标签: 元老院 罗马法 执政官 汉译问题 宪法制度 罗马共和国
  • 简介:2005年5月28日,虽是初夏,福州的天气已经燥热无比。但在福州的左海大厦,宪法学界却在相对平静地诉说一个宪法学前辈的无悔人生和质朴的宪法学思想。这位前辈的名字叫吴麟,这次会议的名称叫“吴麟教授八十华诞暨宪法学思想研讨会”,会议的主办单位是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吴先生1926年6月生于福州,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家。在宪法学是一个危险学问的年代,先生没有逃遁;在宪法学沉寂的年代,先生没有退隐;在宪法学正一步一步迈向繁荣之时,先生安居在福州的小院里沉思。先生见证了中国宪法学半个多世纪的兴衰变迁。先生八十华诞之际,先生之同道、先生之学生在有福之洲济济一堂,聆先生经纶,贺先生永年。一秉先生平实的文风,将朴实的道理用平静的语调娓娓道来。本辑《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特辟专栏,以专文记述吴麟先生生平,并就同人所提交的论文择其中以关注中国宪法之具体问题者刊发,谨此表达对先生的敬意,亦彰示学术之薪火相传。

  • 标签: 吴家麟 宪法学 厦门大学法学院 法律系 法律评论 思想研讨会
  • 简介:11月14日,剧电影《无名之辈》在北京举行“好戏开场”首映礼,主演陈建斌、任素汐等人出席首映礼,分享了影片幕后创作花絮,为戏里戏外心怀理想的平凡小人物动情“代言”。

  • 标签: 陈建斌 无名 小人物
  • 简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直被尊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并有众多儒家之伦理被逐渐直接或间接纳入国家法典之中。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家之外尚有释、道等外来或本土的思想流派也在这片土地上发扬、流传。以外来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佛教为例,其与儒学曾发生一些冲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后者对前者"毁人伦"的批评。作为被"儒家化"的历代王朝法典,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在与宗教管控有关的部分,自然也表现出与儒佛冲突相对应的一些对佛教的限制(而非禁止)。如《大清律例》中,这样的律文主要有"称道士女冠"、"私创庵院及私度僧道"、"僧道拜父母"三条,从唐迄清,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三个条文有所流变、损益,但其限制佛教的立法意旨始终一脉相承。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这种"限而不禁"的国家宗教管控政策中发展演变。

  • 标签: 儒家伦理 大清律例 近思录 儒佛冲突 宗教管控
  • 简介:语言的规范化,是以语言的选择为前提的。中国古代法司法语言的规范化.是以语体的规范化为前提条件的。对于古代司法语体规范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它们所依附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标签: 古代法律语言 古代司法语体 规范化
  • 简介: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交往的便利,而且给人们带来了自由言说的机会。在华夏大地,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加,言论表达的平台重心已经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互联网。人们在网络上纵情地言论,体验自由表达的欢愉,言说和交流的空间大大增加。但是,有些问题和现象也值得探讨。

  • 标签: 言论自由 网络时代 企业家 责任 传统媒体 自由表达
  • 简介:2016年初,由法制日报社指导,旗下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法人杂志、法治周末报社联合中国青年报社法治社会部、舆情监测室推出的《2015中国企业犯罪(媒体样体)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将对外发布。今年的企业犯罪形式依旧不容乐观,截至目前,《报告》已搜集600余起案例。

  • 标签: 中国公司法 犯罪形式 企业家 法治社会 《报告》 日报社
  • 简介:我国比附类推制度可追溯于周代,随后各朝代均推行运用,但不同程度作了限制.新中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也规定了类推制度,但1997年刑法修订时废除了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虽然比附类推制度被废除,但这一思想仍然会影响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

  • 标签: 比附类推 罪刑法定 古代
  • 简介: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依据经历了以证为主到证供一致的转变。司法档案及判牍资料表明,在证供一致模式中,口供与证据皆不可缺少,但证据是定案关键。口供既不独立于证据,也不是证据之王。在民事诉讼中,事实认定始终都以证据为主。法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审判比欧陆法定证据制度更重视口供及视口供为证据之王是对中国古代证据立法与实践的误读。

  • 标签: 以证为主 证供一致 证据之王 法定证据
  • 简介:民事主体制度作为私法制度运行的核心基础承载着人类的理性欲求,也蕴涵着深刻的价值意义。由罗马法而展开的古代民事主体,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整体上展现的是不自由与不平等。但如果细心探寻,仍然能够从中发现某种自由的潜在诉求与平等的事实蕴含。虽然这种自由与平等因人类理性的发展局限而未能升华为观念形态,但却为近代民事主体的观念自由与平等提供了必要的积淀与储备。

  • 标签: 民事主体 身份 自由 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