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宋中期政治家周必大理学的关系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思想上,他最初理学亲切认同,后来随着张拭讨论、辩论、争论的进行,他逐渐转向北宋儒学注重实务的立场,最后提出“守道不如守官”之论,明确反对理学所崇尚的道;在政治上,他最初理学派相互合作,共同反对近幸势力,但后来他逐渐妥协于近幸,并接近、融入官僚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认定周必大为理学士大夫的观点值得商榷。

  • 标签: 周必大 理学 思想 政治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方法:易学中国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

  • 标签: 中国哲学 易学 论坛 视域 综述 山东大学
  • 简介:光武中兴后,在易学领域,古文费氏易学渐兴,但属于今文的象数易学特别是的象数易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吸收、借鉴之说,构筑了一个以太初、太始、太素、三光、五行为次序的宇宙生成模式.它曾称述"汤武革命"之说,强调改朝换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倾心于的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系统阐述了三纲六纪理论,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上下各安其位的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天人整体和谐的文化价值理想.

  • 标签: 《白虎通义》 易学 《周易》 东汉
  • 简介:该书是孙以楷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家中国哲学”的最终成果,由孙以楷教授、李霞教授、陈广忠教授、陆建华副教授等十二位学者用十年时间撰成。它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道家哲学研究为主体,探讨每一历史时期道家哲学与其他中国哲学流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厘清了

  • 标签: 中国哲学 道家哲学 主体 时间 学者 成果
  • 简介:<正>梁启超一生写过许多评论孔子的文章,他对孔子的看法也与其政治主张一样,是多变的,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少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变化。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基本上追随康有为,是一个坚决的保教派。1898年写的《读<春秋>界说》更发挥了康氏的观点,认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此为其第一阶段之思想。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由提倡保教变为反对保教。同时,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责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由尊孔变为批孔。此

  • 标签: 梁启超 孔子 中国学术 思想变迁 康有为 政治主张
  • 简介:《韩诗外传》融合了多家思想,其中,《周易》更是密切相关,在强调行有所止、卑己虚怀、简朴平夷、迁善改过、推己及人、损盈益谦、困用贤人、穷变通达、恒守其德、慎始有终、反求诸己、颐养安命的思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 标签: 《韩诗外传》 《周易》 《礼记》 《诗经》
  • 简介:冕服产生于等级社会,冕服是建立在奴隶主利益基础上的,是周代奴隶主贵族身份的象征。冕服的等级制度森严。冕服的产生周礼密不可分:冕服的穿戴在不同的礼仪场合有不同的穿戴内容。冕服之上的纹样共有十二章,其内容的政治意义大于审美的欣赏意义。冕服自西周大备以来,其内容有增有减,一直为历代封建帝王所传承。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冕服 周礼 殷礼 冕冠
  • 简介:<正>一、唐代儒学的振兴中国的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至汉武帝时,才罢黜百家,定儒学为一尊,从此,儒学开始独霸天下。到了魏晋之世,以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为特征的汉代儒学,开始衰微,以庄老为核心的玄学盛行,打破了横行天下三百余年的儒学独尊的局面,同时佛教也传入了中国,中国思想又走向了多元发展的道路。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虽然处于低潮,已丧失了其垄断地位,但是,它的宗主地位并未丧失。因为历代历朝的皇帝,虽或尊佛抑道,或崇道抑佛有所不同,但是支持儒学的态度却是相同的。因为儒学三纲五常的君臣父子之道,是一切统治者藉以维持其统治的命根子。在儒、释、道三教纷争中,儒教的地位虽时有高下,但在实际中,儒教一直是占有中心的主要地位,而佛、道则处于辅助地位。儒家的经典,一直是各个朝代国家制定政策方针的依据和国家教育的法定内容;儒家的伦理道德,一直是社会

  • 标签: 李白 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 孔子 唐代 唐玄宗
  • 简介:作为众经之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定势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在影响下形成的玄学论文艺观,则是基于表现宇宙原理的理论.这种宇宙原理在玄学论中一般都称之为"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由此形成宇宙、作者、作品三者关系;而文章必须通过读者大众的阅读,才会对社会起作用,这就强调了读者中心.后来,西方兴起的接受美学,也强调读者中心,正与中国的玄学论文艺观不谋而合.

  • 标签: 周易 玄学论 接受美学 读者
  • 简介:性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形态,本来专指宋代理学。但是性理之学本身有一个历史形成过程,从学术谱系来分析的话,玄学应是古代性理学的早期形态。本文从玄学的方法特点出发,探讨了刘劭、王弼、嵇康、郭象等玄学家的性理学说,肯定了他们的性理思想对宋儒的影响。

  • 标签: 性理之学 玄学 王弼 郭象
  • 简介:<正>《周易》为群经之首。它对古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共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从古代文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援《易》以为说”最多的莫过于刘勰

  • 标签: 周易 原始要终 自然之道 神道设教 文心雕龙 古代文论
  • 简介:思想是阳明心学的思想渊源之一.其知行合一说致良知说都运用了的思想资源,将'内求于心'的道德内求思想发挥到极致,完善地表达了关于本体、工夫一致的思想,最终的目的则是成就一种光明俊伟的人格,使人的自然生命和道德生命在本质上获得圆融一致的和谐.

  • 标签: 《周易》 知行合一 良知 阳明心学
  • 简介:<正>《经济表》是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在十八世纪中叶形成的重要著作,它对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科学功绩,曾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①;而《周易》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文化产物,其萌芽期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它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一直受到中国历代学

  • 标签: 经济表 周易 魁奈 十八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 六十四卦
  • 简介:以政治家名世的管仲,其实还是一位文化伟人,他对齐文化和整个中国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贡献之大绝不亚于他的政治业绩之大。以往的许多学者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如梁启超指出:“管子者,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其事业所影响,其功德所沾被,不徒在?..

  • 标签: 齐文化 管仲 齐国 尊贤尚功 中原文化 务实性
  • 简介:竹林玄学以义理易学为主导方向,但是在汉代“象数”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是以嵇康、阮籍为代表,持宇宙气化论.继承了汉代象数易学的诸多因素,有神秘文化倾向;二足以向秀为代表,继承了王弼的贵“无”本体论义理易学.比较彻底地否定象数,反对神秘文化,开启了西晋义理易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周易 竹林玄学 象数 义理
  • 简介:文章的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近年的数字卦研究,重点评述了六篇论文,对文章中的观点提出意见。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数字卦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一是数字卦之说能否成立;二是阴阳爻数字卦的关系;三是数字卦研究应注意古代筮法的多样性。文章论证了阴阳爻可能由数字一、六演变而成的观点。

  • 标签: 数字卦 阴阳爻 周易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道尔的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的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儒家传统伦理现代公共伦理首先是一种传统现代的历时性关系。二者的区别是:第一,传统伦理重私德,现代伦理重公德。第二,传统伦理的调节范围是熟人社会,而现代伦理则着力调整陌生人社会关系。第三,传统伦理是一种基于人性自我完善的高标准的圣贤道德,而现代伦理则是一种旨在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普遍性的基本伦理规范。第四,传统伦理坚持群体本位基础上的以义为上,现代伦理则坚持个体本位基础上的权利为先。第五,传统伦理以仁之爱人的情感为基础,现代伦理以义之合宜的理性为根本。

  • 标签: 传统伦理 现代伦理 公共伦理 儒家 熟人社会 社会关系
  • 简介:人们可以用不同概念来描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即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更深刻的描述现代社会的存在基础并揭示风险之来源概念的应该是技术社会。奠基于科学技术并被资本市场所驱动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将人类文明建构成技术文明,并带来了福利的巨大提升。

  • 标签: 风险社会 道德困境 认知局限 伦理 现代社会 现代化进程
  • 简介:内在超越,两个问题,其实所要解决的乃是一个如何超越的问题。海德格尔牟宗三的两种超越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理性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人若运用逻辑,就很可能忘却自己的存在,生活应有孔颜之乐。人的生存是世界性的存在,人既是有限的存在者,又是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者)。此外,两种不同地域的超越,却走上了同一的主客不分的东方式的思维模式,这亦证明了中国文化无限的生命力。

  • 标签: 内在 超越 现象学 此在 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