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出版,使我们得以观瞻马克思在1857—1883年为《资本论》撰写的全部手稿,从而为研究《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使手稿与《资本论》的关系逐渐明朗化。同时,'《资本论》研究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也开始以新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而呈现研究方式的日趋科学化。MEGA2的出版,意味着关于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与《资本论》关系问题的研究将有一个新的开始。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MEGA2 《资本论》
  • 简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1〕———邓小平这一铿锵有力的论断,为我们指出了怎么样依靠科技进步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

  • 标签: 科学技术事业 三代领导人 邓小平 技术关键 毛泽东 社会主义工业化
  • 简介: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必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定义分工,并且把它区分为生产的劳动关系和所有权关系。消灭分工就是消灭生产关系中的异化,从生产的劳动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从劳动过程本身中产生出来的异己性;从生产的所有权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生产在其中进行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产品的不合理分配。

  • 标签: 分工 生产关系 劳动关系 所有权关系
  • 简介:为了寻求重构共同体的条件,黑格尔着重考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他不仅发现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触及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而且揭露了政治经济学所遮蔽的现实对抗。但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仍'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即排斥人、敌视人的异化劳动;另一方面,他把物化的人扬弃为观念,观念变成主体。换言之,'抽象统治'使黑格尔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结成'神圣同盟',他只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现实'的生存状况——'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古典政治经济学 形而上学
  • 简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历史和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及其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

  • 标签: 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 科学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革命
  • 简介:科学发展观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和目标内容,都将直接转化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指导原则。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自然 道德建设
  • 简介:后马克思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拉康的"他者"概念直接促成了拉克劳、墨菲"对抗"概念的形成。"他者"与"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者说大写他者对主体的压迫,形成了他者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对抗概念的提出,使得拉克劳、墨菲得以扬弃黑格尔著名的主—奴关系的矛盾辩证法,进入到他者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之中。对抗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对抗关系的形成使得对抗中的主体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于是矛盾关系中的主体就转变成了对抗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同时,对抗是在他者与主体之间差异的、附属性的关系消失,并转化为压迫性的关系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对抗。因此,不同主体身份之间的等同替换就成为了对抗出现的条件。这一点凸显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在近代哲学的主体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不仅如此,从"他者"到"对抗"的转换,以及其中所突显出的"主体"的地位及其变化,也折射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此,主体不再是近代哲学那个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个体,而是逐渐转换成了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对抗特征的,被误认的个体。所以,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到拉康的"他者",再到拉克劳、墨菲的"社会对抗",这一理论进路既是主体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和自明性的过程,也是主体在现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重塑自我的社会历程。

  • 标签: 他者 主体 主体身份 对抗 从属关系:压迫关系
  • 简介: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之间相互融入、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只有把握好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双向互动的内在逻辑联系,才能使大众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大众的力量,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辨证关系
  • 简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Guilford,1959)的智力结构论,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三个要素:思维内容(comtent)、思维操作(operation)和思维结果(product)。其中,思维内容即思维的对象,思维操作即思维活动对对象的加工活动,思维结果即思维活动的最终产品。我们认为,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同是革命领袖运用高度智慧、针对中国的不同时代特点所提出的指导性思想,她们两者既可看作为静态的思想精华,也可看作为动态的思维过程。从这一思维活动过程的角度去看待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们便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对前者与后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 标签: 思维内容 思维活动 心理学家 智慧 毛泽东思想 智力结构
  • 简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源头,从源流关系视角辨析关于中国道路和前途的四种“主义”,就会发现,“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和“国家资本主义”论无源无流,社会民主主义流非源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源无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自源出、源远流长。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源流关系
  • 简介: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全球共存不可能于短期内得以解决的现实状况下,科学把握“两制”关系尤为重要。邓小平“两制”关系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历史替代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保持自信。坚信“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即使是在苏东社会主义建设遭遇空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也要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保持高度的理性自觉。其次是借鉴利用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保持自觉。社会主义中国要振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直面改革开放的挑战,将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以求得自身的发展进步。再次是矛盾斗争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保持自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中国可以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但绝不能搞全盘吸收的自由化,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两制”关系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科学把握“两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两制”关系
  • 简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有两次重要讲话与中国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一次是他于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闭幕式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一次是他于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的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如果没有第一次讲话,中国就不可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如果没有第二次讲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 标签: 邓小平 两次重要讲话 中国改革开放
  • 简介:科学、哲学、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内部三重性质的关系:科学是力求价值中立的对客观存在的研究,哲学是对人存在意义的探求,意识形态是具有特定价值倾向性、并维护自我肯定性立场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为哲学和意识形态提供知识基础,意识形态为科学和哲学确定价值前提和价值规范,哲学则不满足于上述两种确定的理论话语,而要在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和张力中对理论加以反思和批判.开显人类自我创造的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这三重性质是辩证统一的,但如今它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受到充分重视,而其哲学性相对受重视不足,哲学的反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故而应当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科学 哲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 简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之一是: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和发展,我们社会上已经出现而且还将继续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如社会主义的个体劳动者.

  • 标签: 社会阶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统战工作 协调 群体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分工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考察分工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分工的双重性在于,分工既与直接的物质生产相联系,即与生产的物质性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即与生产的社会性相联系。分工的这一性质,可以为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

  • 标签: 分工 物质生产 生产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阿富汗当作睦邻外交的重要对象,从而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缘环境下,中阿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国自身因素、美苏大国因素和印巴邻国因素的影响。中阿关系的演变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阿关系 睦邻外交 历史经验
  • 简介:王文兵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把握和阐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主要有三大密切联系的分析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路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于双层继承和发展的理论创新性质,势必突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连续性,通过两者“理解的循环”实现“不忘初心”与“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强化和更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认同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性飞跃
  • 简介:乌尔里希·布兰德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入手,对当今主流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他认为这些主流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正是因为没有考察霸权控制下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忽视了国家的所发挥的作用,致使他们的生态观点有所缺失。布兰德区别分析了霸权结构与霸权策略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提出要想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就要从根本上否定帝国主义生产和生活模式,扭转国家的角色,从而实现社会生态转型。

  • 标签: 葛兰西 霸权理论 帝国主义生产生活模式 社会生态转型
  • 简介:只有认为文学是"审美社会意识形式",才能使"审美"性和"观念"性因素得到融合,从而把"审美"性、"意识形态"性和其他相关特性如语言性、人性、文化性等等,都作为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的属性。关于文学本性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界说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同经典作家原初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是有明显出入的,同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有关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方法也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文艺离不开意识形态与文艺不等于意识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论域、不同的命题。

  • 标签: 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 社会意识形式 审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