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经鼻高流量加温加湿快速给氧装置(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 THRIVE)是一种无创且耐受性良好的呼吸支持装置,可以为患者提供最高达70 L/min加温且湿化的氧流量。现有研究表明,THRIVE在不同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通气效率,减少再插管率;在麻醉领域中,可以提高预充氧合水平,延长患者的安全窒息时间;对患者术后康复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THRIVE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简介:摘要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辅助机械通气设备,在治疗低氧血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院内感染的肺实质性炎症,可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呼吸机管路接头管理不规范以及呼吸机管路内喷溅而出的含菌冷凝水形成的气溶胶污染空气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则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现有呼吸机管路接头帽可起到避污的效果,但临床应用依从性不高。基于以上因素,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等单位师生和医护人员共同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接头避污及防空气污染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361981.X)。该装置由模肺、罩体、悬挂部和束口部等组成,使用方法简单,可适用于有创呼吸机以及无创呼吸机管路接头的避污,从而减少患者VAP的发生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患者应用主动湿化法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人工鼻湿化法,观察组30例实施主动湿化法,通过湿化效果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湿化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湿化效果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患者实施主动湿化法,改善其气道的湿化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加强气道湿化环节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50例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加强气道湿化环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血气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加强气道湿化环节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化液不同加入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对72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根据湿化液不同加入方法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结果实验组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加液时间、物品支出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27%,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8.3%。结论试验组能减轻护理工作,节省时间,减少物品支出费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加强气道湿化环节护理效果探讨。方法:将我院接收的ICU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当中抽选出42例列为观察对象,以收治先后奇偶顺序分成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等分成21例。常规组获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气道湿化环节力度。就两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施以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且具有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常规组且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ICU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加强气道湿化环节力度,可为优化临床指标以及降低并发症风险奠定基础,故可积极提倡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机使用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总50例,检验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使用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患者。其他治疗方式相同,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方式干预肺炎发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30±2.12天,对照组患者9.88±4.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6例,发生率24%,对照组患者发生18例,发生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呼吸科病人管理中的使用对减少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及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有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吸机管路不同更换频率,呼吸机管路细菌学及下呼吸道细菌学的研究分析,为ICU感染控制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3 d的患者,根据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分为3 d组、7 d组和10 d组,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学及下呼吸道细菌学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管路中检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是鲍曼不动杆菌(47.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7%)和铜绿假单胞菌(12.1%);下呼吸道细菌检出与呼吸机管路细菌检出具有一致性,检出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59.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1%)和铜绿假单胞菌(12.8%)。3 d组呼吸机延长管、呼气段、吸气段、呼气段积液杯、吸气段积液杯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6.7%、36.7%、33.3%、33.3%、20.0%;7 d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3.0%、67.6%、62.2%、62.2%、54.1%;10 d组5个管路部位的细菌检出率均为90.3%。3 d、7 d和10 d组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0%、48.6%、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越长,管路细菌污染程度越严重,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改良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他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口腔并发症(口腔异味、牙龈肿胀、黏膜糜烂、口腔溃疡)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保持低位管路在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 ~2020年 6 月在我院 ICU进行有创通气的患者 3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保持低位管路对重症呼吸机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评分、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护理效果进行评判,判断保持低位管路在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比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