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粘膜下隆起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1例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下隆起病变均行超声胃镜检查以确定病变来源层次(不包括无回声病灶及外压病灶),其中对来源于粘膜肌层、粘膜下层的病变43例行粘膜切除术(EMR);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8例行粘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ESTD),术后病变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43例行EMR术患者无1例发生穿孔;8例行ESTD术患者中2例术发生单纯性皮下气肿,1例术中出现内镜下可见穿孔,均保守治疗后恢复。术中出血内镜下均能达到止血目的。51例患者均无延迟性术后出血、食管穿孔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出现。所有病例术后均胃镜复查,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内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病例。结论对食管粘膜下隆起性病变中来源于粘膜肌层、粘膜下层的病变行EMR术及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行ESTD术,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粘膜下隆起病变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以及总结,并观察其治疗以及实验研究的进展。放射性食管炎是肿瘤患者在放射线辐射治疗下,所致的一种食管黏膜损伤,属于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在放疗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以及伴有烧灼感等。对于急性反射性食管炎,需要住院治疗,提供鼻饲营养支持以及支持性治疗。对于放疗结束后继续发展的食管晚期损伤,则容易出现狭窄、溃疡甚至穿孔的病症发展,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中,主要分析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探究其治疗进展。

  • 标签: 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线辐射治疗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其中显效29例,有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5%;56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3.3%。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方法4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观察滴注的速度、温度、管道的通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肠功能恢复较快,38例经相应护理后,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肠内营养进行认真仔细的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实施安全、可行。

  • 标签: 肠内营养 食管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食管癌患者采用芍根方与西药对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并接受食管癌放射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芍根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治疗中采用芍根方对比西药,能有效延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缩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芍根方 西药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比较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其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随着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而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在近年来也不断飙升,通过有关的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概述了精神心理因数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概念,接着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了从精神心理层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建议。

  • 标签: 精神 心理 胃食管反流病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放射诊断。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为期,共选择患者44例,经临床确诊为食管裂孔疝,对患者开展胸片扫描、X线钡餐扫描以及CT扫描检查,所得数据分别记为A组、B组和C组,记录三组放射诊断结果中的阳性率和诊断情况。结果A组诊断后阳性率为61.36%(27/44)、B组阳性率为95.45%(42/44)、C组阳性率为100.00%,由此可见B组和C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虽然胸片检查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是阳性率诊出率比较低,钡餐在老年人中的运用难度较大,因此CT检查是最适合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损伤程度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观察组对放射损伤程度0~2级患者26例(86.67%),对照组0~2级18例(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给予饮食护理干,减轻放疗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饮食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大切片在食管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临床诊断76例拟诊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内镜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和对照组(超声内镜检查)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97.37%>92.11%)、准确率(100%>94.74%)(P<0.05),而误诊率(0<5.26%)相对更低(P<0.05)。结论病理大切片在食管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检出疾病,便于及早实施治疗,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风险,更好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食管癌 病理切片 临床诊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3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取X线与CT模拟定位,然后采用放射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治疗后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88.9%。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的1、2、3年病情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6%、69.4%、44.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61.1%、41.7%,中位生存期34个月。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61.1%、33.3%。结论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和发病机制,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肿瘤登记资料中的食管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食管癌发病数量,组成和趋势。结果:男性和女性总食管癌发病率持续显着增加,但男性和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病率相对稳定。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同期食道癌总数的 70.55%,腺癌仅占 2.66%。结论: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以鳞癌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组织病理类型无显着增加或减少,提示食管癌的防治应注意与男性发病相关的因素和鳞状细胞癌。

  • 标签: 食管肿瘤 发病 病理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8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18评分、食管癌专属量表QLQ-OES18评分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F-18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QLQ-OES1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8.10%(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食管癌术后不良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根治术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AEG根治术。术后常规行SOX方案辅助化疗,疗程为6个周期。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9月。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AEG根治术,无中转开胸、开腹和围术期死亡患者。病例1、2、3、4手术时间分别为420、400、320、30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00、150、100mL,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9、8、8、8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1、10、10、10d。病例1术后发生轻度肺炎和呃逆,病例2术后发生轻度肺炎,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病例3和4术后未发生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均通畅,排空良好。病例1、2、3、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11、11、11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病例1、2、3、4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32、31、17、2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0、4、2、6枚,肿瘤直径分别为3.5、5.0、5.0、4.0cm,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学类型均为中分化腺癌,Siewert分型分别为Ⅱ、Ⅰ、Ⅱ、Ⅰ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浆膜下、全层、浆膜下、全层,肿瘤病理学分期分别为ⅡA、ⅢB、ⅡB、ⅢA期。(3)随访和生存情况:4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均行辅助化疗,无瘤生存。结论�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根治术 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 腹腔镜检查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盐酸伊托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食管PH值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联合法莫替丁,观察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食管内PH与治疗后EGFR阴阳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食管PH值高于对照组,食管EGFR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托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提高抑酸能力,促进食管黏膜修复,增强胃动力,提高抗反流能力。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盐酸伊托必利 奥美拉唑 PH EGFR
  • 简介:目的:探究喜树碱-氟尿苷(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喜树碱-氟尿苷纳米颗粒,通过丁达尔现象证明已组装完毕。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组和喜树碱(CPT)单药组、氟尿苷(FUDR)单药组以及两种单药混合组(CPT/FUDR)作对比,采用MTT实验检测药物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探究CPT-FUDR纳米颗粒和CPT/FUDR混合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在药物浓度大于0.1μM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四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CPT-FUDR纳米颗粒组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单药CPT、FUDR和CPT/FUDR混合物组(P〈0.05)。在划痕实验中,培养48h后,CPT/FUDR混合物组和CPT-FUDR纳米颗粒组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且CPT-FUDR纳米颗粒组显著低于CPT/FUDR混合物组(P〈0.05)。结论:在体外,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CPT/FUDR两种单药混合。

  • 标签: 口腔癌 联合化疗 口腔鳞癌 TCA-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