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延迟诊断进行调查,从而找出影响口腔鳞癌患者患源性延迟的原因和延迟的特点。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就诊的580例不同部位口腔鳞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0例,女性患者230例。发病部位按照国际牙科疾病分为唇、脸颊、牙龈、磨牙后区、腭、口腔、舌和口咽八个部分,使用视觉模拟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口腔鳞癌发病部位按照延迟时间进行排序分别为唇部、脸颊、口底、舌部、口咽部、磨牙后区、腭部、牙龈,不同部位口腔鳞癌的延迟诊断具有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鳞癌存在的部位与延迟诊断有关系,并且唇部是最容易发生延迟诊断的部位。

  • 标签: 口腔鳞癌 延迟诊断 肿瘤
  • 简介:治疗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颈部淋巴清扫术,但对于早期口腔鳞癌且临床和影象学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颈部淋巴的处理仍存争议,在以往重生存率轻生存质量的观念指导下,给部分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实施的不必要的颈部手术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来兴起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有望对口腔鳞癌有无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给予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到一种对颈部存在隐匿性转移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又能对颈部转移阴性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口腔肿瘤 外科手术 前哨淋巴结 淋巴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OSCC)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浸润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表达标记DCs,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DCs浸润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无转移组OSCC组织内DCs明显高于转移组,(P=0.010)。DCs浸润密度Ⅰ>Ⅱ>Ⅲ级,(P=0.030)。结论DCs浸润密度与OSCC分化程度及转移关系密切,DCs在抑制肿瘤肿瘤发展、转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0LP)及口腔鳞癌(oralsquamouscarcinoma,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微小RNA-590(miR-590)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细胞癌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的OLP患者32例(OLP组)和OSCC患者28例(OSCC组),所有OLP患者均为初诊且经病理学确诊取材,OSCC患者均为术中病理确诊后开始取材。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受试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组患者的miR-590相对表达水平(2.75±0.78)最高,OLP组的相对表达水平(1.96±0.52)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7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与OLP组的miR~59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比较,miR~590的表达在OSCC和OLP组中显著升高,miR-590可能参与了口腔黏膜细胞癌变过程。

  • 标签: 微小RNA miR-590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癌
  • 简介:摘要口腔鳞癌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失控。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综述CyclinD1与口腔鳞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CyclinD1 口腔鳞癌
  • 简介:摘要:口腔鳞癌作为口腔颌面部最为多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人类健康有较大影响,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目前提升口腔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所在。因此本研究以黑龙江地区为例,通过对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三地居住人群发放问卷调查和个体访问,结合调查结果和走访结果分析口腔鳞癌在黑龙江地区的现状,预测口腔鳞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为黑龙江地区预防口腔鳞癌和解决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口腔鳞癌 黑龙江地区 发展趋势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浸润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VEGF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00),转移组OSCC组织内VEGF阳性例数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0);DCs高密度浸润组VEGF阳性表达低于DCs低密度浸润组,两组之间显著差异(P=0.000)。结论VEGF高表达和DCs浸润密度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被诊断为OSCC的71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以NLR中位数为临界值将356例患者列入低NLR组(NLR<2.20),将355例患者列入高NLR组(NLR≥2.20),分析NLR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在组织分型(P=0.002)、临床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01)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表明低NLR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NLR 组(P=0.025)。单因素分析(HR:2.708,95%CI: 1.525~4.807,P=0.001)和多因素分析(HR: 2.191,95%CI: 1.158~4.144,P=0.016)均显示NLR与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指标。

  • 标签: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口腔鳞癌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x^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x^2=1.51)、病理分级(x^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一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从COX-2的生物学特性,可知促进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为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参与前致癌物的活化。(可应用COX-2抑制剂防治肿瘤)

  • 标签: COX-2 口腔鳞癌 侵袭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预测老年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提高病理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18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老年口腔鳞癌患者,采用1%美兰示踪定位识别前哨淋巴结,随后行全颈淋巴结清扫,将SLN做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检出SLN14例,其中13例的SLN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结论:应用美兰能准确定位SLN,前哨淋巴结连续病理切片活检结果,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鳞状细胞 前哨淋巴结 亚甲蓝
  • 简介:摘要目的为鉴定口腔鳞癌的血清标志物和病理分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其配套的金芯片(GoldChip)对30份腺癌及健康人30份计60份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指纹图分析,筛选口腔鳞癌的差异蛋白。结果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有3个高表达,m/z(质荷比)分别是9194.06Da,11681.15Da和51370.19Da,应用数据建立分类树模型,获得了一个由7个蛋白9194.06Da,51370.1Da,15879、1Da,6624.57Da,8929.80Da,1l681.1Da,1013.77Da组成的标志蛋白组合模式。在训练组中,该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6%。结论该模型对诊断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口腔鳞癌 蛋白质质谱 诊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57-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变程度以及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后,追踪随访,通过随访结果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发2例,没有发现癌细胞转移扩散;6个月后复发1例,癌细胞转移扩散1例;9个月后1例患者出现修复皮瓣部分坏死进行了二次修复;其他患者检查后皮瓣成活,口腔颌面部恢复良好。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病变程度以及癌症系统分期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之后根据创伤面积进行相应的修复,术后注意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防止复发、转移等情况发生。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鳞癌 手术切除修复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中AnnexinA1的表达,通过干扰和过表达AnnexinA1基因,检测细胞活性。体内实验中,将CAL27-NC和CAL27-AnnexinA1细胞分别注入BALB/c裸鼠皮下,观察皮下成瘤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中,诱导过表达AnnexinA1明显抑制其生长,抑制HB96细胞中AnnexinA1的表达,则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CAL27-AnnexinA1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CAL27-NC组小鼠肿瘤。结论:AnnexinA1的表达与口腔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 标签: 膜联蛋白A1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名患者采用直接病灶扩大切除,对48名患者采用颈淋巴清扫术,并且对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过手术切除后治疗有效率为92.6%,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3例,副神经出现损伤2例,皮瓣坏死1例,其它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通过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效果十分显著,尽早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鳞癌 手术切除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①以30例健康成年人唾液样本为对照,通过放射免疫法对12例上皮异常增生患者、40例口腔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患者唾液EGF含量进行测定分析.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16例上皮异常增生,30例OSCC上皮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上皮异常增生组唾液EGF含量[(5.12±4.30)μg/L]显著高于口腔鳞癌[(2.35±1.00)μg/L]和正常对照组[(2.18±1.02)μg/L](P〈0.01),OSCC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②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P〈0.05).OSCC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1).OSCC组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GF和EGFR可能参与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阶段.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上皮异常增生 口腔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