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清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Wnt5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测定其CIMT。依据CIMT将患者分为无增厚组(CIMT<1.0 mm)、增厚组(1.0 mm≤CIMT<1.5 mm)和斑块组(CIMT≥1.5 mm)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CIMT与Wnt5a、IL-6、TNF-α、TGF-β1,以及血清Wnt5a与IL-6、TNF-α、TGF-β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CIMT、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无增厚组60例,增厚组48例,斑块组55例。与无增厚组和增厚组相比,斑块组的CIMT、Wnt5a、IL-6、TNF-α、TGF-β1均更高(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MI与Wnt5a(r=0.717)、IL-6(r=0.544)、TNF-α(r=0.524)、TGF-β1(r=0.803)均呈正相关(均P<0.001),血清Wnt5a与IL-6(r=0.465)、TNF-α(r=0.453)、TGF-β1(r=0.631)均呈正相关(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nt5a、IL-6、TGF-β1均是CIMT的影响因素(均P<0.05),IL-6、TGF-β1均是血清Wnt5a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T2DM患者的CIMT与Wnt5a及IL-6、TGF-β1等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0岁以上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52例,不稳定心绞痛12例,急性心梗11例,心功能不全24例,对照组5例,冠心病诊断依据有明显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典型心绞痛症状,心脏彩超,冠状状动脉CT证实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的狭窄及斑块,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C/CC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颈内总动脉血流速度比值度。结果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IC/CC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颈内总动脉血流速度比值<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程度相应增加,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呈正向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完全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10年4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397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8例,术中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复查颈部MRA,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时通畅率为92.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22例颈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78.5%,无脑缺血事件发生;6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2例在术后4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腔隙性梗死;3例术后仍偶有头晕,其中2例单侧肢体麻木;1例记忆力减退。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加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7例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1组62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0%,2组65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0%,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24h收缩压、左右侧CIMT、内膜增厚率及斑块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值、收缩压、糖尿病病史与CIMT均有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键性指标,可根据该指标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74岁。因反复头昏、头沉感20余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口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入院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颅脑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可能;右大脑中动脉M1远端局部管腔膨隆(动脉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人群中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T)对激素替代治疗-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达到理想临床妊娠率时对应的最佳EMT和EMT区间。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激素替代周期HRT-FET准备子宫内膜的10 239个周期,根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4.9 kg/㎡)、超重组(BMI=25.0~29.9 kg/m2)和肥胖组(BMI≥30.0 kg/m2),每组再根据EMT分为4个亚组:EMT<8.0 mm、8.0 mm≤EMT<10.0 mm、10.0 mm≤EMT<12.0 mm、EMT≥12.0 mm,分别比较各组BMI患者各亚组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指标,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不同BMI患者转化日EMT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达到理想临床妊娠率时对应的EMT及EMT区间。结果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低体质量组各亚组间随着EMT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各亚组间,随着EMT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增加明显(正常体质量组各亚组均P<0.001,超重组各亚组P=0.123、P=0.009、P=0.016;均P<0.001);肥胖组各亚组间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P=0.449,P=0.279),当EMT≥12.0 mm时,增加明显(P=0.021),活产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5,P<0.001)。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均呈曲线关系,即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先明显上升,后增速变缓并高水平维持,再有下降趋势;低体质量组及肥胖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③根据曲线拟合,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正常体质量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影响的内膜拐点为10.0 mm,EMT低于10.0 mm时,其每增加1.0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0%(OR=1.20,95% CI=1.13~1.26),活产率提高19%(OR=1.19,95% CI=1.13~1.26);超重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拐点也为10.0 mm,低于10.0 mm时,其每增加1.0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4%(OR=1.24,95% CI=1.13~1.26),活产率提高26%(OR=1.26,95% CI=1.14~1.40)。EMT超过拐点时,随EMT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增幅不明显。结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组EMT分别在10.0~13.5/10.0~12.7 mm、10.0~14.0/10.0~12.5 mm区间时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最佳,子宫内膜过薄或者过厚均影响临床妊娠结局。低体质量组及肥胖组EMT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影响呈直线关系,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析血脂、胰岛素敏感性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B超测定59例脑梗死[其中脑梗死伴糖尿病12例(1组),脑梗死伴高血压14例(2组),脑梗死伴高血压和糖尿病12例(3组),单纯脑梗死21例(4组)和19例对照(0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端粥样斑块数,测定受试者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甘油二脂(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B(apoAl,B)]、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sensitivity;Is,ls=1/(FBS×INS)).比较各类脑梗死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nediathickness;IMT)和血脂,对IMT和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血糖作相关分析。结果1、2、3、4组的IMT皆高于0组1组、3组的IMT显著高于4组;3组的IMT显著高于2组2组的斑块数显著高于0组。2组的载脂蛋白A1显著高于1组;3组的载脂蛋白B显著高于0组,IMT和TC、LDL、ox-LDL、FBS和载脂蛋白B显著正相关,和胰岛素敏感性显著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为明显、胰岛素抵抗、TC、LDL、ox-LDL、FBS和载脂蛋白B都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