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参加2019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年龄≥40岁且符合入组标准、资料完整者5 13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包括行血液生化及颈动脉彩超检查)。依据2003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公布的hs-CRP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0.05 mg/L<hs-CRP<1.00 mg/L、1.00 mg/L≤hs-CRP<3.00 mg/L、hs-CRP≥3.00~10.00 mg/L。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χ2趋势检验及逐步后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探讨hs-CRP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1)纳入5 136名,男3 048名,女2 088名,年龄(54.87±11.65)岁。(2)以CIMT为因变量,以hs-CRP(经Lg转换)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CIMT存在线性相关,回归系数1.107(P<0.01)。(3)根据本研究中CIMT分为两组,CIMT≤0.84 mm组及CIMT>0.84 mm组,采用χ2趋势检验及逐步后退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s-CRP浓度较高时,CIMT随着hs-CRP的增高而增厚[OR值(95%CI)为1.24(1.01~1.52),P<0.05]。结论hs-CRP与CIMT具有相关性,高hs-CRP者C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肽、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C肽、25(OH)D水平,并比较不同颈动脉IMT患者一般资料、血清C肽、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肽、25(OH)D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肽、25(OH)D水平为(2.11±1.06)μg/L,(11.62±4.79)μg/L,低于对照组的(3.92±1.65)μg/L,(28.31±6.68)μg/L,P<0.05;不同IMT患者年龄、吸烟、酗酒率、血清C肽、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是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血清C肽、25(OH)D是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肽(r=-0.479)、25(OH)D(r=-0.307)与冠心病患者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肽、25(OH)D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保护因素,且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C肽 25-羟维生素D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内再通术(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66例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处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87.9%)血管再通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66),其中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切口肿胀压迫气管,均治愈。术后随访6~33个月,5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改善,24例稳定;47例患者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3例(原闭塞节段均在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床突段或以上)再闭塞,4例再狭窄,但均无明显症状。8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6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的CICA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闭塞率较低,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慢性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内再通术(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66例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处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87.9%)血管再通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66),其中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切口肿胀压迫气管,均治愈。术后随访6~33个月,5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改善,24例稳定;47例患者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3例(原闭塞节段均在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床突段或以上)再闭塞,4例再狭窄,但均无明显症状。8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6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的CICA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闭塞率较低,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慢性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底颈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995—2017年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的15例颅底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15例患者中DSA确诊13例,CTA确诊2例;首发症状为鼻出血的假性动脉瘤13例,其中有明确的头面部外伤史8例,颅底肿瘤放疗史5例;头痛伴颅神经障碍的真性动脉瘤2例。15例患者采用栓塞和/或手术修复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12年,观察患者是否治愈及存活状态。结果8例外伤史患者中5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痊愈;2例患者未行血管栓塞,之后因大量鼻出血死亡;1例血管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梗死,之后死亡。5例颅底肿瘤放疗后患者,1例行血管栓塞后脑梗死,之后死亡;2例行血管栓塞后因原发肿瘤复发侵及颅内,于院外死亡;1例行血管栓塞联合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例放弃治疗,院外大出血死亡。首诊为头痛的2例患者,1例误行手术致鼻出血后于院外行血管栓塞治疗;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死亡。总计院内死亡4例,院外死亡4例,生存7例。结论颈内动脉瘤是颅底病变中的高危疾病,伴有外伤、放疗史的鼻出血及头痛伴颅神经障碍的患者应考虑颈内动脉瘤可能,需行DSA、CTA检查进行确诊。耳鼻咽喉科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鼻出血 颅底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患者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并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53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等),其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72例、单纯药物治疗81例。治疗48个月后,对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24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动脉支架成形术组(P<0.05)。48个月后153例患者中共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嗜烟(吸烟>10年,每日>20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房颤、支架成形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支架成形术(OR=0.44,95% CI:0.21~0.88,P=0.01)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史(OR=1.79,95% CI:1.22~2.01,P<0.01)、房颤(OR=1.57,95% CI:1.01~1.98,P=0.03)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显著降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高血压病和房颤相关,且与高血压病相关性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患者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并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53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等),其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72例、单纯药物治疗81例。治疗48个月后,对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24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动脉支架成形术组(P<0.05)。48个月后153例患者中共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嗜烟(吸烟>10年,每日>20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房颤、支架成形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支架成形术(OR=0.44,95% CI:0.21~0.88,P=0.01)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高血压病史(OR=1.79,95% CI:1.22~2.01,P<0.01)、房颤(OR=1.57,95% CI:1.01~1.98,P=0.03)是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显著降低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高血压病和房颤相关,且与高血压病相关性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组织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常表现为无症状认知损害。即使采用最佳药物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卒中和认知损害风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再通治疗能降低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但能否改善认知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其及对认知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脑缺血 认知障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支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采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的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其中6例行颈内动脉闭塞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例行颈内动脉缩窄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中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检查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中评估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预后良好;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6~4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6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缩小;mRS 0分者5例,1分者1例,3分者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海绵窦 巨大 低流量搭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采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的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其中6例行颈内动脉闭塞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例行颈内动脉缩窄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中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检查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中评估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预后良好;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6~4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6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缩小;mRS 0分者5例,1分者1例,3分者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海绵窦 巨大 低流量搭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基因改变情况。方法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行肺动脉内膜剥除术病例60例,收集其中5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RNA测序方法分析肿瘤融合基因改变。结果肺动脉内膜肉瘤检出率为8.3%(5/60),中位年龄49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肿瘤由异型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出现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分化。肿瘤细胞可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及MDM2,并伴有MDM2、CDK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共扩增。RNA测序检出多种框内融合基因改变。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类罕见、高度异质性并伴有多基因复杂改变的低~未分化肉瘤,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 标签: 肺动脉 血管内膜 血管肉瘤 基因扩增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42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2名神经内科、2名影像科高资历医师组成血管狭窄评估小组,采用盲法阅片对狭窄动脉及侧支循环进行评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 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取改良 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依据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部位,将血流代偿模式分为4型。观察入组患者的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模式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48~82(61±8)岁。启动侧支循环途径:前交通动脉侧支、后交通动脉侧支、眼动脉侧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侧支、脉络膜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侧支循环、颈外动脉-颈内动脉C4段侧支循环、胼周动脉吻合侧支、硬脑膜-软脑膜侧支、新生血管。Ⅰ型双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闭塞20例(47.6%);Ⅱ型双侧颈内动脉C2段至C6段眼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闭塞5例(11.9%);Ⅲ型双侧颈内动脉C6段眼动脉发出后重度狭窄/闭塞2例(4.8%);Ⅳ型混合型15例(35.7%)。结论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侧支循环途径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探讨其侧支循环代偿模式分型,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分析病变特点及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

  • 标签: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面颅底大金属异物击入损伤颈内动脉岩段(C2段)的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异物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完全中断,经手术探查发现异物导致颈内动脉岩段管壁破裂并长段血栓形成,以钛夹夹闭颈内动脉远心端,经颈部结扎颈内动脉近心端后,安全取出异物。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腔内再通及复合再通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OICA)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35例有症状的COICA患者,根据患者的闭塞节段及长度接受腔内再通手术治疗,复合手术仅在闭塞节段累及颈内动脉开口且腔内再通难以通过颈内动脉开口闭塞段时选择,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再通率和主要不良事件。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成功开通血管,其中复合手术开通3例、单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开通1例、单纯腔内再通26例;5例因无法到达远端真腔而放弃开通。开通成功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了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出现栓塞脑梗死,1例高灌注脑出血,1例术后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2例再次闭塞,2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余患者没有观察到血流动力学狭窄或再闭塞。结论在高度选择的病例中,对有症状的COICA患者进行再通治疗是一种安全方法。

  • 标签: 颈内动脉 闭塞 非急性期 腔内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622个单胎活产周期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A组:子宫内膜厚度≤8 mm;B组:子宫内膜厚度8~10 mm;C组:子宫内膜厚度10~12 mm;D组:子宫内膜厚度≥12 mm。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以A组为参照组,控制混杂因素,计算其他各组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 LBW)、极低出生体质量(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足月LBW、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早产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及95%置信区间(95% CI),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胎儿的出生体质量依次为(3 350.15±568.17) g、(3 431.84±523.43) g、(3 445.93±483.73) g、(3 482.27±495.30) 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A组的早产风险大于C组(OR=0.527,95% CI=0.287~0.968,P=0.039),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LBW、VLBW、足月LBW、SGA发生率(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移植胚胎阶段、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均会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P<0.001,P=0.003,P<0.001,P<0.001)。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的妇女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比内膜厚度10~12 mm的妇女高,但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冻融胚胎移植 出生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