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尿路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实践中。
简介:【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基层战士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特征,为部队更有效地预防感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580名武警某部基层战士,对其入伍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一般卫生习惯、就诊及防治意愿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病密度较高的感染性疾病是流行性腮腺炎0.76/100人年、其他感染性腹泻0.59/100人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0.52/100人年、流行性感冒0.48/100人年、麻疹0.24/100人年、风疹0.21/100人年、水痘0.14/100人年。新入伍战士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密度较高,发病密度随军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战士发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发病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曾患病人群的就诊率为52.50%,未患病人群有25.72%表示若患感染病则愿意就诊。87.50%表示愿意接种疫苗,6.20%表示若疫苗免费就接种,6.30%表示担心有副作用不接种。84.65%的人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但能够按5步洗手法洗手的仅占17.14%。【结论】武警新人伍战士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密度较高,是感染性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被调查对象缺乏对疫苗接种的正确认知,急需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提升战士对感染病的认知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基础上探讨其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到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非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58例,分析这些患者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情况和哮喘的发生症状,根据这个结果探讨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病情程度、支气管哮喘的病史、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返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病史小于6个月的患者,有22例患者出现胃食管返流性食管炎,哮喘病史大于6个月的患者,有21例出现胃食管返流性食管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60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39例患者为胃食管返流性食管炎,占总患者比例的65%,58例患有非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只有5例患有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占总患者的8.6%,前后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的病史和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轻重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返流症状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肋骨骨折合并迟发型血胸的治疗方法及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收治的25例创伤性肋骨骨折合并迟发型血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经我院确诊为迟发型血胸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术后观察临床效果,若出现活动性出血或肺复张不良现象,则剖胸探查。结果25例肋骨骨折合并迟发型血胸患者中,经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愈19例,出现活动性出血患者3例以及肺复张不良患者3例,对此6例患者行剖胸探查术。25例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在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中,迟发型血胸的发生率较高,医疗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避免漏诊。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创伤性脑血管痉挛(posttraumaticcerebralvasospasm,PTCV)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入院后2h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30min静脉滴注,连用14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脉滴注。伤后6月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估计预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PTCV发生率27.5%,对照组52.5%,两组PTC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mMCA分别为(140.23±16.23)、(90.56±15.98)cm/s,对照组分别为(142.30±15.63)、(130.99±19.67)cm/s,观察组治疗前后Vm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m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m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CV患者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infarction,PTCI)发生率为15.2%,对照组为55.6%,两组PTCV患者PTC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3.3%,对照组52.5%,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液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且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能明显缓解脑血管痉挛,减少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能显著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危险性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并按照患者的进展性出血情况随机分成进展性组(58例)和非进展性组(6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凝血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GCS分数和患者的年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受伤到第一次CT之间的时间短、D-D、FDP、PLT的水平较高,其中PLT则是脑损伤后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主要危险性因素。结论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型出血的因素很多,必须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46例,本组患者均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护理,观察本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急诊护理可改善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昏迷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对创伤性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治疗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到2013年9月接诊的16例创伤性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进行Ilizarov技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6例20个膝关节中,术前平均屈曲畸形角度为67.5°±18.6°,经过Ilizarov技术治疗后可见屈曲角度恢复到3.82°±3.25°。在术后随访中发现17个关节维持较好的效果,3个关节有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15%,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总体有效率为70.0%。结论Ilizarov技术的使用对创伤性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在胸腔镜辅助加小切口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胸部手术67例。其中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泡缝合结扎;包裹性积液粘连分离、肺表面纤维板切割剥脱;纵隔肿瘤切除;食管平滑肌瘤剥离;食管裂孔疝修补;肺周围性良性结节病灶切除;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所有手术操作均在胸腔镜和小切口辅助下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和自制推结器完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12±78)min,术后引流(110±48)ml,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全组均于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全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17d。并发症包括自发性气胸肺漏、肺部感染、部分肺不张、胸腔积液,均经治疗后痊愈。中转开胸4例,原因为出血、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反复缝合结扎仍广泛肺漏、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侵蚀肺动脉血管难以剥离。52例患者随访7月~6年,随访率78%,无远期死亡,无切口明显疼痛,无气胸及肿瘤复发,无胸腔积液及肺不张。全部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结论胸腔镜辅助下采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还可以大大减少医疗设备的投入,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缩短胸部手术的微创化过程,扩大胸部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尤其适应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