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矫治术结合下颌磨牙垫高治疗方法在替牙期反牙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替牙期反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4矫治术结合下颌磨牙垫高)和对照组(固定矫治器)各2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SNA[(82.04±1.25)°>(80.86±1.13)°,t=3.358]、鼻唇角[(96.68±3.34)°>(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124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62例,观察组共计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在咬合不适、冠桥形态、食物塞牙等方面的效果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来口腔科就诊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在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80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划分为观察组患者40例与对照组患者4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采用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并在治疗一年后对患者的口腔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统计数据,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2.5%,且两组间数据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5%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2.5%,且两组间满意度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得出使用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比单一使用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口腔健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以提高患者疗效为目的,探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实施性。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研究对象:92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均选自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成两组,后比较不同方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以显效、有效、无效进行区分,得出治疗总有效率,并收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评价,计算平均分数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性尤为突出,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43/46(93.47%),且在联合治疗作用下,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显著提升,较另一组各项数据,其指标间P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常见正畸治疗中引起(牙合)创伤的原因,为临床预防和解决(牙合)创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36例正畸治疗中引起(牙合)创伤的临床资料,分析(牙合)创伤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36例行正畸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合)创伤,其中牙周损伤13例(36.11%),牙髓损伤8例(22.22%),根尖周损伤5例(13.89%),磨牙症3例(8.33%),其他7例(19.44%)。结论正畸治疗前中后均能出现(牙合)创伤,针对正畸治疗引起创伤的原因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在降低创伤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老年低位牙齿磨耗或同时伴有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牙齿关系重建或修复,从而探讨老年患者牙齿关系重建或修复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垫式义齿修复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烤瓷或铸造冠桥修复方法进行治疗。修复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咀嚼能力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修复3个月后以及一年后咀嚼能力测定结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修复前以及修复两年后两组患者咀嚼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进行实际治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复方法,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牙错牙合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筛选出年龄12—18岁300例受试者,其中前牙错牙合210例(轻度错牙合组77例、中度错牙合组83例、重度错牙合组40例),90例无前牙错牙合者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分别计算各组量表总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前牙错牙合畸形各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前牙错牙合畸形对青少年心理有一定影响,值得引起注意。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时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简介:以龙牙百合鳞片叶切块为外植体,通过多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得出MS+2,4-D2mg/L+6-BA0.2mg/L是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MS+6-BA1mg/L+NAA0.05mg/L是不定芽诱导及伸长的适宜培养基.MS+NAA2mg/L是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本试验已建立了适用于龙牙百合遗传转化的快速高频再生系统.用携带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工程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转化龙牙百合,经PCR和点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中.同时对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进行比较,发现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率为16.7%,基因枪法的转化率为50%,因此可能基因枪转化法更适于龙牙百合的遗传转化.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0例错牙合畸形患儿,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对50例患儿实施早期矫治,对患儿的矫治情况以及预后效果进行记录、观察和分析。结果50例患儿治疗显示有25例患儿治愈,有21例患儿改善,总有效率为92%。患儿治疗后X线投影测量指标相比治疗前改善显著,其中SNA、SNB、ANB、UI-NA显著下降,LI-NB、NP-FH以及ANS-Me显著上升,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错牙合畸形患儿早期实施矫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可预防严重错牙合畸形,对患儿健康发育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拥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拔牙牵引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牙列排齐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时段的角化龈宽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牙列排齐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有所升高,对照组治疗3、6周后持续上升,观察组治疗3周后出现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但治疗6周后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周后角化龈宽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拥挤患者实行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牙间隙关闭时间及牙列排齐时间均有所缩短,且不损伤牙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