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任脉火龙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33例采用改良任脉火龙灸治疗;32例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经改良后任脉火龙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0.90%(30/33)高于对照组78.12%(2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9.0% (3/33)低于对照组的18.75% (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任脉火龙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胃脘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低,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癌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同时满足肿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安全性,因此日益受到食管胃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目前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为分型依据,难以在术前、术中对肿瘤中心进行直观、精准地评估与定位。因此,上述分型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方式、径路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实际指导作用受限。笔者系统分析Siewert及Nishi分型的局限性,探讨食管浸润长度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以食管浸润长度为核心改良分型的设想:(1)肿瘤上缘或下缘累及食管胃结合部(EGJ)区的恶性肿瘤均认为是食管胃结合部癌。(2)肿瘤上缘位于EGJ上>3.0 cm为Ⅰ型。(3)肿瘤上缘位于EGJ上0~3.0 cm为Ⅱ型。(4)肿瘤上缘位于EGJ下0~2.0 cm为Ⅲ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MLIFT)治疗括约肌间型肛瘘(ISAF)及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ISAF与TSAF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行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治疗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应用MLIFT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87.69%(57/65)(P<0.05)。结论:改良MLIFT术治疗疗TSAF、ISAF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Rood技术结合改良 Vojta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6-06/2019-03在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就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5例。治疗组采用 Rood技术结合改良 Vojta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 Vojta疗法,进行 60d的个体化物理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GMFM-88)和综合痉挛评分量表( CSS)进行评定,疗程结束后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儿的 GMFCS、 GMFM和 CSS测试结果均提高( P <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Rood技术结合改良 Vojta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有较好疗效。
简介:摘要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湿化方法有雾化吸入、气道内滴注等,但大多存在湿化中断、湿化不充分、反复暴露气道、增加护理工作量等缺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设计了一种改良型一次性雾化器,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406688.9)。该装置在传统雾化器的贮液器上增加了一个与贮液器贯通的补液管,该补液管与外接的输液装置相连;同时在贮液器内的补液管末端设计了一个带导向杆的浮标,通过浮标的浮力作用来自动控制补液。该装置由氧气驱动,实现气道湿化。一次性雾化器可实现持续充分的气道湿化,避免频繁添加湿化液造成反复暴露气道,达到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减少护理工作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建立并改良磁珠提取基因DNA的方法,以应用于HLA常规测序分型。方法:使用磁珠法自动提取系统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DNA定量仪测定DNA浓度与纯度,利用测序仪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相关的分析软件进行HLA分型结果分析。比较改良前后DNA浓度与纯度、HLA分型结果成功率、信噪比及测序胶图的反应格局。结果:改良后96份DNA浓度的均一性、纯度均优于改良前;32份HLA分型结果中HLA-A、B位点成功率改良后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32人份HLA-B第二外显子信噪比(N/S)合格率均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32份分型胶图反应格局均优于改良前。结论:改良磁珠提取DNA法能稳定、可靠地应用于HLA测序分型,具有快速、高通量化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建立疲劳状态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臀肌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20mg/kg),每周1次,共8周。实验组,置于跑步机中,以1km/h速度匀速跑动;对照组,生理状态下正常负重。分别于2、4、6、8周处死动物,一侧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一侧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建立了股骨头坏死模型,病理学上单位面积内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宽度、每高倍视野单位面积下空泡陷窝率,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力学上实验组中各个时期骨小梁刚度低于同期对照组;最大形变、压缩能量吸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疲劳状态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突出了机械负重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是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良好实验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安全有效内瘘穿刺方法对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穿刺,探究改良型钝针扣眼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2015.3期间90例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传统组采用内瘘普通穿刺,改良组采用改良型钝针扣眼法穿刺,观察比较两组半年后相关并发症情况、透析充分性且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传统组高达28.9%,改良组为13.3%,改良组较传统组并发症少,P<0.05;两组血液透析充分性相比,改良组较传统组血清白蛋白、Hct、Kt/V、血色素、URR各项指标好,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相比,传统组仅为73.3%,改良组高达88.9%,传统组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低,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改良型钝针扣眼法进行内瘘穿刺,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静脉输液中应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的效果。方法 将静脉输液患者 100例,以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对照组 PICC静脉输液,实验组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静脉输液,分析 2组静脉输液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 8.00%),相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32.00%),更低, 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满意率( 96.00%),相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率( 82.00%),更高( P<0.05)。结论 临床静脉输液中,实施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