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改良Coughlin截骨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2例31足Ⅲ型小趾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3足,女19例28足;年龄26-78岁,平均45.3岁.患者均采用改良Coughlin截骨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测第四五跖骨间夹角、小趾内翻角、第五跖骨外翻角变化、患者足部疼痛缓解及对足部外观满意等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小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所有创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或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2例31足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创口外观理想,足趾外观无畸形,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以及胼胝复发.末次随访时,第四、五跖骨间夹角为5.9°±1.6°,小趾内翻角为6.1°±2.3°,第五跖骨外翻角为2.2°±1.2°,均比术前的16.3°±5.1°、10.7°±3.5°、5.8°±2.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3、6.115、7.000,P值均〈0.01);AOFAS评分为(89.0±8.4)分,比术前(60.2±9.3)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5,P〈0.01).结论改良Coughlin截骨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一种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常见的MSBR工艺与改良性氧化沟工艺的介绍,比较了两个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对脑瘫痉挛型患儿步态影响。方法使用足印法和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使用改良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治疗前后对比。结果通过40名患儿穿戴绷带后对比穿戴绷带前,步行时髋关节内、外旋以及足偏角角度明显得到改善(P=0.015;P<0.05,0.01),且穿戴后使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检测立位前后重心转移较穿戴前分布均匀。结论配备髋关节内外旋绷带有利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及步态能力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咽喉部手术患者实施改良型颈部冷敷袋颈部冷敷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58例咽喉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29)和改良组(n=29),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冰袋颈部冷敷治疗,对所有改良组患者实施改良型颈部冷敷袋颈部冷敷,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吞咽困难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改良组患者冷敷袋贴合度、舒适度、稳定性满意度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咽喉部手术患者实施改良型颈部冷敷袋颈部冷敷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102例我院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并且分别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切开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7例,占比92.15%,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2例,占比82.3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17%,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气道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气道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气道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气道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所致气道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术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术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术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例经24G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管经验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新生儿自2017年1月起成功置入28例PICC导管,PICC置管术前均经外周静脉置入BD公司24GY型留置针,术时经留置针置入PICC导管,不扩皮,不使用塞丁格穿刺针及导入鞘,其中8例采取了传统穿刺法,20例采取了利用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对置管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将PICC导管置入血管内。其中1例患儿导管异位至颈外静脉,1例患儿送管至股静脉时送管困难导致置管失败。置管时间10分钟到90分钟。出血量少剩至无出血。结论经24G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管,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出血、渗血,减轻局部损伤,不耽误早期急救通路的开放与给药治疗,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药熨法对神经根型颈椎SPF级日本大耳兔中ICAM-1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F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对照组,观察兔血浆中ICAM-1和TNF-α含量。结果实验组大耳兔血浆中ICAM-1和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改良药熨法可抑制兔子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对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