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静脉导管(DV)是胎儿体内3条动、静脉交通支之一。DV血流频谱超声监测结果的定性改变及各项血流指标的定量改变,可用于评估胎儿宫内情况。近年研究发现,胎儿DV超声监测显示的血流频谱改变,可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染色体异常,评估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预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情况等。

  • 标签: 静脉导管 超声监测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 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后出血的产妇实施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79例产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宫腔填纱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4.6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9.44%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止血时间短,降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导管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中的效果,总结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4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若有患者均于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加行遵医嘱普通护理,研究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经比较,研究组PICC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PICC置管时间有延长作用,同时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PICC导管 应用效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8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分析和总结PICC导管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5例患者置管时间为(112.4±10.6)d;化疗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未出现穿刺点感染、渗液渗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的PICC导管须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PICC导管 消化系统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穿刺部位改良,研究改良Picc导管在锁穿穿刺点为穿刺部位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20例肿瘤患者用PICC导管进行了穿刺,将PICC置管患者分为A、B两组研究并总结,A组患者10例,按常规PICC置管流程进行,B组患者10例,选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右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cm处为穿刺点,分别对两组穿刺方法对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护士工作量及工作效率进行对比。结果Picc导管在锁穿穿刺点为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患者舒适度增加、患者满意度增高、医疗费用低、留置时间长、护士工作量减少及工作效率增高等明显高于常规PICC穿刺部位置管。结论对PICC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穿刺部位改良,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接受及肯定,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广前景广阔。

  • 标签: picc 锁穿 改良穿刺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联合抽吸导管。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常规组有所优势,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治疗后的慢血流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应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抽吸导管,有效清除血栓,降低远端血栓堵塞情况,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强,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总结PICC应用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8%,没有患者出现渗透性损伤、创口感染、局部炎症及静脉血栓等症状,出院后恢复情况较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能保护外周血管,解除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圆满地完成化疗程序。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患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也存在各种并发症,我科为70多例乳腺癌患者植入了静脉输液港,2017年5月出现1例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口松脱导致输液导管部分脱落,导管滑脱至右心房。我们对这例导管脱落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为今后的输液港护理提供经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输液港 护理 脱落
  • 简介:摘要锅炉高温再热器过裂纹及泄漏是由于超温运行引发的过热所导致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从而能够有效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2炉壁再至中再导管弯头及短管改造方案分析。

  • 标签: 再热器 弯头及短管 改造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300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采用听诊法、触底退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触底退管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4%、90%、100%,纤维支气管镜法明显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触底退管法高于听诊法(P<0.05)。结论触底退管法能提高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管插管更准确可靠。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支气管 定位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引起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各种因素,归纳各种预防导管堵塞的护理方法及措施,为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做一指导。

  • 标签: 儿童 浅静脉留置针 导管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房内心电图的辅助下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需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此给予体表定位法及X线定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研究组给给予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及X线定位确认,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尖端定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定位操作时间为(15.62±0.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4±0.41)min(P<0.05);研究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4.83%,对照组为93.10%(P>0.05);研究组置管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6%和15.52%(P<0.05)。结论采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定位到位率高,其操作所需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63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进行针对性护理处理后,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导管内血栓形成5例(7.9%),血流不通畅3例(4.7%),局部感染9例(14.2%),导管脱落患者5例(7.9%),发生全身感染1例(1.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理并发症,能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内需长期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留置双导管患者72例,观察了解患者在经血液透析期间导管情况、血流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72例患者导管留置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4例导管留置是时间在6个月内,29例留置时间在1年内,6例留置时间在2年内,3例留置时间超过2年;置管后患者平均血流量在200~300mL/min,5例患者出现导管位置不良,经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可达200m1/min以上;置管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21例患者存在血栓形成,19例存在动脉端血流受阻,5例管道感染,总发生率为62.5%。结论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达到充分透析目的,并且使用时间长,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导管的长期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 简介:摘要文章以某市中部城市引水隧洞工程总干线施工中超前小导管注浆为例,阐述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过程及相关施工技术要点。

  • 标签: 超前 小导管 注浆 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新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行PICC穿刺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16例设为A组,传统盲穿2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PICC留置达到了临床预期的目的,,A组输液滴速显著快于B组,A组穿刺点渗血情况显著优于B组。A组的留置舒适度显著优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传统盲穿置入 PICC导管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输尿管导管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2013年i月至2016年1月重庆西南医院肾科尿毒症患者行AVF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的病例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35例,年龄16~79岁,平均(48.2±13.5)岁,透析龄0~120月,平均(30.3±11.8)月;初次AVF手术47例,重建术31例。术前患者前臂触诊静脉较为纤细或走行区有可疑节段狭窄,彩超证实静脉直径〉1.5m,节段狭窄直径〉1mm。可扪及动脉搏动良好,彩超证实动脉直径〉1.5mm,流速〉20cm/s。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根据静脉内径选用F5或F6型号(直径分别约为1.5或1.9mm)输尿管导管探查;术中动静脉吻合后不通畅再次运用了输尿管导管探查动脉。结果全组78例患者在AVF血管吻合前均使用了输尿管导管进行静脉探查及束臂液压扩张,56例(71.8%)扩张后无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一次AVF术吻合成功;20例(25.6%)扩张后仍有静脉近心端狭窄,前臂静脉狭窄者跨过狭窄段在近心端行了第二个切口也成功吻合,上臂静脉狭窄者在原切口动静脉吻合后并切除上臂狭窄段再行原静脉的端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的端端吻合后通畅。全组患者中共有3例因血管吻合后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有动脉或吻合口血栓从探查口冲出后内瘘通畅;2例(2.6%)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未再能疏通内瘘,最终放弃手术。术中通畅率高达97.4%。随访半年AVF正常使用71例(91%)。结论在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能了解血管的走形、有无明显狭窄,并可适当扩张血管;吻合后AVF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具有术中介入处理动脉新鲜小血栓的独特优势。术前仔细查体、血管彩超检查与术中输尿管导管的探查相结合决定AVF手术方案,可提高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输尿管导管 介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