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妇产科医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期间参与临床实践的情况,为完善相关培训细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来自国内6大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完成住培后2年及未参加住培的第4年或第5年的1 341名妇产科住院医师进行在线调查,了解住培(或前3年住院医师)期间参与20种常见妇产科手术操作的情况。结果19.0%(255/1 341)的妇产科医师临床实践合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学历(OR=1.661,95%CI:1.225~2.252)、东北地区(OR=2.637,95%CI:1.564~4.446)和华南地区(OR=2.362,95%CI:1.442~3.869)的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实践参与情况比硕士研究生学历、西南西北地区的妇产科住院医师更好。结论妇产科医师住培期间临床实践不足,不同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应当依据疾病谱和手术方式的变化修订住培细则。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同江医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RIPostC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纳入患者均按指南接受常规治疗,RIPost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患侧上肢4个循环的RIPostC,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4个循环的安慰治疗,1次/d,连续180 d。比较治疗18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画钟试验、积木试验评分,梗死体积和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结果治疗后180 d, RIPostC组BI评分和m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RIPostC组的治疗效果(93.7%,59/63)高于对照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 d, RIPostC组MMSE、MoCA、画钟试验、积木试验评分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0 d,两组梗死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IPostC组病变侧脑血流量值/镜像侧脑血流量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RIPostC,能够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障,改善认知能力,增加脑灌注,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头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出结果,分析头颅CTA与MRA联合用于缺血后卒中预测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头颅CTA与MRA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参照相关标准,记录患者缺血后卒中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各影像学方法单独与联合检查用于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后卒中的价值。结果101例患者在住院治疗1周内经诊断发生缺血后卒中15例;入院当天,经CTA、MRA结果显示,住院7 d内发生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率均高于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MRA单独与联合检出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高于未检出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结果显示,CTA、MRA单独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后卒中发生的AUC分别为0.875、0.897、0.900,均>0.850,预测价值均理想,且以联合预测的AUC值最高,较单独预测价值高。结论入院时头颅CTA与MRA检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可以用于缺血后卒中风险预测,尤以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简介: 【摘 要】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 2019年 1月至 9月我院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92例开展分析,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 46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有 15例有效, 30例显效,治疗有效率是 97.8%,对照组有 23例显效, 15例有效,有效率是 82.6%。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临床中可以选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抗血小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92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re were 46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combined antiplatelet drugs.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15 cases were effective, 30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8%, in the control group, 23 cases were effective, 15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2.6%.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s relatively low.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亚型B(A)的血型鉴定方法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7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患者为先证者;以先证者、先证者丈夫及其2个儿子为研究对象。本例先证者为女性,45岁。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受试者的ABO血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法对受试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并且根据测序结果确定其ABO基因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5-018),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ABO血型为B(A)亚型,先证者丈夫和次子为O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长子血清标本中检测出A抗原,其丈夫与次子未检测出A抗原。②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均检出O02等位基因,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640A>G突变,符合B(A)04等位基因的特征,其基因型均为B(A)04/O02;先证者丈夫和次子基因型为O01/O02。先证者长子的B(A)04等位基因来源于先证者,B(A)04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为顺式遗传。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罕见ABO亚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第7外显子c.640A>G突变是形成B(A)04等位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肿瘤,对常规化疗及传统放疗的反应不佳,多数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研究发现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与诸多癌症相关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相关,探索脊索瘤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助于发现脊索瘤的治疗靶点和靶向药物。本文对Brachyury、受体酪氨酸激酶、SMARCB1、Wnt信号通路以及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脊索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及KATP通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SD大鼠心室肌细胞(n=6)。采用给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先给予单纯台式液灌流2 min,随后依次给予含CGRP 10-10 mol/L、CGRP8-37 10-9 mol/L和Glibenclamide 10-5 mol/L的台式液灌流2 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APD和确定KATP通道电流密度,并计算APD90。结果与单独台式液灌流比较,给予CGRP后心室肌细胞APD90缩短,KATP通道电流密度升高(P<0.05);与给予CGRP后比较,给予CGRP8-37或Glibenclamide后APD90延长,KATP通道电流密度降低(P<0.05)。结论CGRP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缩短大鼠心室肌细胞APD,KATP通道激活参与了这一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对LPS致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接种于6孔板或9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PS组)、富氢液培养基组(H组)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3-MA组)。C组应用10%胎牛血清MEM培养基培养24 h;LPS组加入LPS终浓度1 μg/ml孵育24 h;H组加入LPS终浓度1 μg/ml,培养基更换为富氢液培养基终浓度0.6 mmol/L孵育24 h;3-MA组加入3-甲基腺嘌呤终浓度2 mmol/L,其余处理同H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TNF-α、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细胞、Iba-1+CD86+细胞和Iba-1+CD206+细胞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LC3Ⅱ、Bcelin-1和p62表达水平,并计算LC3Ⅱ/LC3Ⅰ比值。结果4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PS组、H组和3-MA组TNF-α、IL-6、IL-10和TGF-β浓度升高,Iba-1+细胞、Iba-1+CD86+细胞和Iba-1+CD206+百分比升高,LPS组和3-MA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H组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与LPS组比较,H组TNF-α和IL-6浓度降低,IL-10和TGF-β浓度升高,Iba-1+和Iba-1+CD86+细胞百分比降低,Iba-1+CD206+细胞百分比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3-M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3-MA组TNF-α和IL-6浓度升高,IL-10和TGF-β浓度降低,Iba-1+细胞和Iba-1+CD86+细胞百分比升高,Iba-1+CD206+细胞百分比减少,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结论氢减轻LPS致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与增强自噬,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虾青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及脊髓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神经病理性痛+二甲基亚砜组(NP+DMSO组)、神经病理性痛+虾青素组(NP+AST组)和神经病理性痛+锌原卟啉+虾青素组(NP+ZnPP+AST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ham组只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造模后5 d时,NP+DMSO组鞘内注射0.5%二甲基亚砜10 μl ;NP+AST组鞘内注射虾青素1 μg(溶于10 μl二甲基亚砜中);NP+ZnPP+AST组鞘内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24 μg(溶于10 μl二甲基亚砜中),3 h后鞘内注射虾青素1 μg(溶于10 μl二甲基亚砜中);3组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10 d。分别于造模前1 d和造模后3、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造模后14 d时处死大鼠,取L4-6腰段脊髓,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表达。结果与C组和Sham组比较,其余4组造模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HO-1表达上调,NP组、NP+DMSO组和NP+ZnPP+AST组脊髓SOD和GSH-PX含量降低,NP+AST组脊髓SOD和GSH-PX含量升高(P<0.05);与NP组比较,NP+AST组造模后7和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SOD和GSH-PX含量升高,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脊髓HO-1表达上调,NP+ZnPP+AST组脊髓HO-1表达下调(P<0.05),NP+DMS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ST组比较,NP+ZnPP+AST组造模后7和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SOD和GSH-PX含量降低,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HO-1表达下调(P<0.05)。结论虾青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上调脊髓HO-1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我护理教育对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于我院 96例哮喘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护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自我护理技能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活动受限、刺激反应、心理状况及哮喘症状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哮喘患者实行自我护理教育的效果显著,能大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主要针对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运行时间段是 2019年 7月 -2020年 7月,病例主要是我院治疗的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 100例,按照患者在临床开展护理方式的不同来实施分组,在临床中进行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比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 MDAS、 DFI、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 MDAS、 DFI、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等指标均好于比对组, p<0.05。结论 :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分为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0.2 g/L组(RN组,333例)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mg/L组(RF组,329例)。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共有547例产妇完成试验(RN组276例,RF组271例)。RN组第一产程NRS低于RF组(P<0.05),第二产程NR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尿潴留发生率RN组(17.75%)低于RF组(30.26%)(P<0.05),恶心呕吐、瘙痒、Bromage评分大于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延续性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病患 4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22例,参照组病患在出院后 7d内仅给予 1次电话随访,研究组病患在出院后给予 1年期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病患护理前后 TIA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理状况( SAS和 SDS)及睡眠质量( PSQI)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患护理前 TIA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 SAS、 SDS以及 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护理后研究组 TIA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 SAS、 SDS以及 PSQI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患给予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 TIA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改善病患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高度价值。
简介: 【摘 要】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 2019年 1月至 9月我院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92例开展分析,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 46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有 15例有效, 30例显效,治疗有效率是 97.8%,对照组有 23例显效, 15例有效,有效率是 82.6%。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临床中可以选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抗血小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92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re were 46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combined antiplatelet drugs.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15 cases were effective, 30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8%, in the control group, 23 cases were effective, 15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2.6%.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s relatively 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