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药理实验用硫酸铜培养基为透明天蓝色,特殊条件灭菌后先变褐色冷却摇匀后渐变为暗蓝透明色,称“中国蓝”。在没有特殊压力灭菌器设备条件下,摸索出用普通压力容器灭菌硫酸铜后呈现中国蓝效果的一套特殊灭菌技术方法。材料与方法半自动单开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正常灭菌工艺参数为压力0.15MPa,温度120℃,灭菌保持30分钟。由于培基含铜药理室提出了特殊的灭菌条件压力增高至0.16MPa,温度升高至124℃,同时培基含糖灭菌时间要缩短至15分钟。本研究所当前普通压力设备依照上述条件进行灭菌操作,不能达到上述不变色效果,这的确是个技术难题。为保证药理室研制工作不停滞,进行了系列技术参数细微改变试验,用打破常规技术方法,成功找到了使硫酸铜培基灭菌后显现出中国蓝的最适灭菌工艺参数和特殊操作方法。结果经过比对试验找到了快速升温快速排气法微调参数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即硫酸铜培养基溶液灭菌后由透明蓝渐变为中国蓝,由此建立了一种操作低端压力设备的特殊灭菌技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总结在诊断HLD中对患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血清铜生化水平分析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结果:抽取本院中患有血清铜生水平降低的患者样本285例,将这些样本按照临床分型以及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42例的假性硬化型样本、138例的肝型样本、49例的脑内脏混合性样本以及59例的Wilson样本,在对样本进行科学分组之后进行分析,对其铜生化结果进行对比的分析。其中有血清铜生化水平正常的样本有3例,所以98.96%都属于铜生化异常。根据对288例样本患者血清的Cu2+、SCO、CP水平的分析以及和健康对照组结果的对比之下,其水平值均低于健康组的水平值。并且其中SCO水平与肝型以及假性硬化型之间明显水平更低,即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颅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螺旋CT扫描,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螺旋距为6.5mm,小病灶者采用非螺旋超薄加扫,层厚2mm,18~20层每扫描系列。结果本组研究中,54例转移瘤中,病灶分布部,左侧大脑半球21例,右半球24例,两侧大脑半球9例;肺癌脑转移以额、顶叶近皮质较多,乳腺癌以小脑半球为多见;肿瘤大小51mm×85mm~3.1mm×2.6mm,平均大小(24mm×35mm)。结节状肿瘤伴水肿34例,CT表现为小结节灶伴周围水肿,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状;环状强化伴水肿14例,CT表现为肿瘤环呈外厚里薄状,厚薄相关不一;混合型8例,CT表现为肿瘤呈结节、环节、周围水肿并存,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经增强扫可见结节与环状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伴增强扫描是诊断颅脑转移瘤的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胶质瘤、脑脓肿等症状相区别。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曼月乐的避孕效果。方法将200例放置节育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曼月乐组和含铜节育环组。曼月乐组妇女放置曼月乐避孕,含铜节育环组则放置普通含铜节育环避孕。10个月后对所有妇女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比较两组中月经过多者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妇女的避孕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妇女的环脱落发生率、腰部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曼月乐组月经量减少的妇女、闭经比含铜节育环组的多;曼月乐组发生下腹部疼痛和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则明显少于含铜节育环组的;结论曼月乐节育环是一种避孕效果好,安全性高,对子宫内膜抑制具有可逆性的新型避孕器具,月经量较多者使用曼月乐节育环可减少不规则出血、腰部疼痛、下腹部疼痛的发生率,能更好保护妇女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和青少年血清锌、铜、硒浓度和铜/锌比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166例近视儿童与青少年[近视组,其中110例男孩,56例女孩,年龄(13.78±4.21)岁]以及150例同期视力正常的儿童与青少年[对照组,其中87例男孩,63例女孩,年龄(12.37±4.82)岁]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测定其血清锌、铜、硒水平并据此计算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铜/锌比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近视儿童与青少年的血清锌、硒水平较对照组降低[(0.83±0.27)mg/L比(1.06±0.32)mg/L,(41.05±9.07)µg/L比(47.19±8.36)µg/L],铜/锌比值较对照组增高[(1.18±0.32)比(0.9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血清铜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及青少年血清微量元素间不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近视儿童与青少年血清抗氧化微量元素锌、硒水平降低,铜/锌比值增高,这提示儿童与青少年的近视进程可能与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