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5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GP组42例和NP组43例。分别用GP方案和N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GP组有效率为40.5%,NP组为39.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GP组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P〈0.05),NP组白细胞下降高于GP组(P〈0.05),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食管癌28例。吉西他滨给药剂量按1.0g/㎡,第1、8天,静脉滴注1h,每3周重复,每例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8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3.57%),部分缓解12例(42.86%),稳定7例(25.00%),进展8例(28.57%),总有效率(46.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76d,中位生存时间262d。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Ⅲ-Ⅳ级血小板减少为7.14%(2/28)。结论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可,毒性小。
简介:摘要探讨播散性黄色瘤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表现、克拉屈滨治疗效果及中远期预后情况。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纳入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7岁,其中1例单纯累及皮肤,3例同时累及呼吸道黏膜,另有1例同时累及巩膜和垂体。自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5.4年,诊断方法为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均为克拉屈滨单药化疗。5例患者治疗后均有缓解,2例随访1年后进展,1例予克拉屈滨巩固治疗后缓解,1例拟返院继续治疗。播散性黄色瘤为一类罕见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皮肤黏膜受累为常见表现,亦可累及其他器官,特征性免疫标志为CD68(+),CD1a(-)及S-100(-)。目前缺乏标准治疗,克拉屈滨治疗可取得相对满意疗效,但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肿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胃肿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将88例患者分成各4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卡培他滨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以及1年内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6%;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1%;另外,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胃肿瘤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寿命,而且用药安全性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CPT-11联合CAP)或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L-OHP联合CAP)进行治疗,对比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70例,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A组患者应用CPT-11联合CAP治疗,B组患者应用L-OHP联合CAP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化疗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或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2种治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需要重点观察护理。
简介:目的评价长春瑞滨(NVB)与顺铂(DDP)及吉西他滨(GEM)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62例不能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NP(NVB+DDP)方案及GP(GEM+DDP)方案治疗。结果NP和GP组有效率分别为46.9%(15/32)vs46.7%(14/30),两者无显著差异,分析诸多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发现,初治比复治疗效好,病期早比病期晚疗效好,鳞癌比腺癌疗效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NP组为100%,GP组为90.0%,非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NP组发生率81.3%,GP组86.7%,NP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59.4%。结论NP及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