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I)),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简介:目的阐述眼前节麻醉的方法和评估眼前节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眼前节麻醉的方法为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联合近角膜缘球结膜下2%利多卡因0.4ml注射。对552眼白内障患者经眼前节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随机抽取同期552眼采用球后麻醉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和麻醉存在的并发症。结果球后麻醉组2眼术中黑朦,5眼球后出血,1眼中枢抑制,12眼后囊膜破裂,9眼术中有疼痛感;眼前节麻醉有5眼后囊破裂,41眼术中有可忍受的酸痛。2组患者均能较好地进行手术,眼前节麻醉中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配合手术,术中眼位可以很好地随医生的要求改变。结论眼前节麻醉是一种白内障可靠、安全且并发症较少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4例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无胎便排出延迟,均于学龄期出现便秘、腹痛、腹胀及呕吐症状。1例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部分横结肠切除术,但手术后症状仍未缓解;1例患儿因"肠梗阻"于当地医院进行回肠造瘘。4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所有患儿手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及下消化道造影,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肠壁多点全层活检。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取切除的肠管近端、痉挛段及远端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下消化道造影结果显示患儿结肠形态一致,充盈相及排出相均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管腔节段性狭窄,近端横结肠明显扩张,移行段位于脾曲,远端直肠形态正常。患儿的肠道排钡缓慢,24 h后复查X线仍可见钡剂残留于扩张的横结肠中。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并顺利出院。切除的肠道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狭窄段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稀疏,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部分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随访时间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7个月及13个月,患儿术后便秘及腹痛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体重由25.0 kg、25.5 kg、44.0 kg、20.0 kg分别增长至47.5 kg、31.5 kg、44.0 kg、22.0 kg。结论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肠道病变范围的确认应结合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所示的肠道形态、肠壁多点全层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单纯切除病变段肠道即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VBG配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基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区间,纳入7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35例记作对比组(短节段内固定)、35例记作研究组(TVBG配合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临床指标数值等均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采取TVBG配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科开展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以来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3组(A、B、C组),每组50例,对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体重指数、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合并症以及肿瘤部位、术前分期、手术方式、清扫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B、C组均比A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率A组为18.0%,B组4.0%,C组2.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B、C组比A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B、C组比A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此后手术操作可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DGP)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加强对DGP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8例DG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DGP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7~57岁,中位年龄52岁。5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在健康查体或术前查体时偶然发现;3例患者因黑便就诊。CT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结节样增厚,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强化。超声内镜下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三种成分,梭形细胞表达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上皮样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NSE、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神经节样细胞表达NSE、Syn、CgA及NF。2例行内镜黏膜剥离术,6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DGP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的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提示黏膜下病变,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局部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氏角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椎体高度的检查,可明显发现,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术前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Cobb氏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植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脊柱的变形,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神经节阻滞用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40例,随机分为施行全麻组与全麻联合神经节阻滞组(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心率变化,呼吸抑制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两次射频治疗中HR均有明显升高(P<0.05),复合麻醉组射频治疗中HR与全麻组比较,升幅较小(P<0.05),术后两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复合麻醉组中心率(HR)、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快于全麻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全麻组,呼吸抑制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节阻滞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复合麻醉组术后苏醒快,术中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短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短,临床预期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