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Iastography,UE)与常规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及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曲线),比较2种诊断方法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UE与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的R0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70和0.727,UE诊断颈部淋巴结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6%、81.3%、87.5%;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6%、81.3%、78.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法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法与Buda超声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与HRCT评分法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及HRCT评分法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肺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法可反映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到2015年10月的小儿危重病患儿共计10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0.39%,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58.82%,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著,且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护理干预指导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 104例危重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 B两组; A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 B组在 A组基础上,运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比较两组突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结果:B组突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 A组( P< 0.05)。 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7.69%)、死亡率( 1.92%)均明显低于 A组( 23.08%、 15.38%)(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将本院收治的危重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常规危重护理)、研究组(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干预指导),两组各34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进行干预指导,有利于患儿预后和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前牙种植美学效果评价的可重复性,探讨影响VAS与粉白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white esthetic score,PES/WES)评分相关性的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种植科和第四门诊部招募医师和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受试者(共108名),其中熟悉PES/WES评分的口腔种植专科医师35名[种植医师组,男性25名,女性10名,(37.3±4.5)岁],不熟悉PES/WES评分的口腔修复、牙周、正畸或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医师34名[口腔医师组,男性24名,女性10名,(36.1±4.2)岁],患者39例[患者组,男性28例,女性11例,(45.4±8.3)岁]。以20例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并完成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43.7±6.4)岁]修复后上前牙口内正面照片各1张(共20张照片)为评价内容,嘱受试者用VAS进行美观性评价,0为不美观,10为非常美观。1个月后再次评价,使用卡方检验对两次VAS结果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同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3名种植医师组医师对相同照片进行PES/WES评分;PES评分要素为近中龈乳头丰满度、远中龈乳头丰满度、龈缘弧度、根面凸度以及牙龈颜色质地;WES评分要素为牙冠形态、轮廓、颜色、表面纹理、透明度和个性化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VAS分值与PES/WES分值及其评分要素分值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各组VAS分值与PES/WES的相关性。结果PES分值为(7.5±1.8)分,WES分值为(7.6±1.9)分,总分为(15.1±3.4)分。种植医师组VAS总分为(6.8±1.8)分。患者组两次VAS结果的可重复性不佳(Kappa=0.012,P>0.05);种植医师组和口腔医师组两次VAS结果的可重复性均较好(Kappa=0.727和0.556,P<0.01)。VAS总分与PES/WES总分为弱相关(r=0.27,P<0.01)。VAS总分与PES/WES各评分要素均为弱相关(P<0.01),相关性较大的是牙冠颜色(r=0.20)和牙冠形态(r=0.22)。种植医师组、口腔医师组和患者组VAS总分与PES/WES总分的相关系数依次减小[r分别为0.49(中等相关)、0.25(弱相关)、0.1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VAS评分与PES/WES评分的相关性强弱受评分者对美学评价指标认知程度的影响。两种评分系统结合用于医师评估种植修复整体美学效果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助于在长径<5 cm的胃黏膜下肿瘤(SMT)中鉴别胃肠间质瘤(GIST)和良性肿瘤的CT特征,构建一种简易实用的CT评分法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SMT;(2)具有治疗前胃部CT平扫及增强图像。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2)在CT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CT显示长径≥ 5 cm。根据以上标准,于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4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作为基本数据集,其中GIST组31例,良性SMT组11例(7例平滑肌瘤和4例神经鞘瘤);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6例作为验证数据集,其中GIST组48例,良性SMT组18例(7例平滑肌瘤,1例黏膜下炎性息肉,10例神经鞘瘤)。观察及测量的CT征象为:肿瘤发生位置、肿瘤长径、生长模式、边缘是否规则、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增强是否均匀、动态增强模式、是否伴有坏死、溃疡、钙化及病变周围肿大淋巴结等。比较基本数据集中GIST组与良性SMT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确定可区分GIST与良性SMT的指标,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征的简单累加数作为其评分,构建一种简易评分分类方法。然后,利用验证数据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该评分法诊断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年龄>46.5岁、非贲门位置、边缘不规则、平扫CT值<45 HU、静脉期不均匀强化、有坏死、无瘤周肿大淋巴结7个临床及CT特征,可提示GIST的诊断(P<0.05);每个特征赋值1分,构建GIST评分法。经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当临界值取3~4之间时(即0~3分提示为良性SMT,4~7分提示为GIST),基本数据集内42例患者均能被正确诊断。采用上述简易评分法,对验证数据集患者(66例)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其诊断GIST的AUC为0.97;当临界值取3与4之间时,诊断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72%、91%、100%和92%。结论基于CT构建的胃小SMT简易评分法能够在术前准确区分GIST和良性SMT。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0例孕产妇纳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分均分为对照组(n=125)和研究组(n=125)。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进行评估结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对产妇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中高危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产妇在产后2h、12h、24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可对产妇做出精准评估,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中高危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具有临床采纳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在小儿护理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患儿选择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选择采用小儿重病护理评分法联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和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比较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方法对于患儿病情进行判断,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促使患儿能够更好的恢复。
简介: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进行研究,数据由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25704例和未用参附注射液患者51898例信息构成。从2组人群中分别提取具有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指标,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评分法去除混杂因素,分析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对肾功能是否产生影响。结果使用Logistic分析参附注射液对BUN、SCr的影响,P均〈0.05;使用加权后的Logistic分析参附注射液对BUN、SCr的影响,P均〈0.05,而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后BUNP〉0.05,而SCrP〈0.05。结论我们认为使用参附注射液对BUN异常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对SCr异常变化的影响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hizukuishi评分法比较腮腺与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S 124例,对照组91例,分别进行腮腺和颌下腺核素显像检查,以排泄率为标准对每个腺体核素显像结果评分,每个腺体0~3分,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腮腺及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腮腺核素显像评分0~6分,以2分为截断值,诊断SS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2.6%,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0.030。颌下腺核素显像评分0~6分,以2分为截断值,诊断SS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78.2%,AUC为0.854±0.026。结论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价值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护理干预指导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为1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儿童病危护理的患儿,将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人数相同的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病危护理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结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速度。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采取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结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操作的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速度明显优于采取常规病危护理方法的参照组患儿症状缓解速度,结果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产生了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病危护理工作中结合使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以对患儿的病情发展进行预估,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儿童病危护理工作中结合使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将这种方法在儿童病危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测值及Itoh评分法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测值法与Itoh5分评分法对50例患者共6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个实性乳腺肿块中恶性肿块有20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4个,浸润性小叶癌4个,髓样癌2个。良性肿块42个,其中增生并纤维腺瘤样形成4个,脂肪瘤3个,纤维腺瘤35个。恶性病变中≥4分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在灰阶图和弹性图的面积和直径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弹性图和灰阶图中的面积比和直径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测值法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Itoh评分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估的评分方法,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特殊环境下的伤情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6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失血休克组和复合伤组,每组32只;每组又分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和单纯创伤组,每组16只。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中失血休克模型置于15 ℃海水中开始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量30%,浸泡时间为1 h;复合伤模型致10%Ⅱ度烧伤并沿腹正中线切开长约2 cm,再置于15℃海水中,浸泡时间为1 h。记录大鼠死亡和存活时间,规定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出水后4 h的记为存活,明显短于出水后4 h的记为死亡;比较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和单纯创伤组在伤后9 h内各项生理指标(呼吸、血压、肛温)及动脉血气(血糖、pH值、血乳酸、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钾离子)变化;并根据所有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大鼠出水后4 h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筛选影响存活的指标,再建立各指标对应死亡率的散点图,通过散点图中各指标不同区间内的走向趋势进行评分,从而建立伤情评分表。结果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总死亡率为28%(9/32),单纯创伤组总死亡率为6%(2/32)(P<0.05)。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存活时间[(8.1±3.7)h ]短于单纯创伤组[(11.3±4.8)h](P<0.05)。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呼吸频率[(58.8±2.9)次/min]慢于单纯创伤组[(100.4±7.2)次/min],血压[(80.0±25.1)mmHg]低于单纯创伤组[(89.8±18.1)mmHg],肛温[22.4(20.1,25.0)℃]低于单纯创伤组[31.7(30.5,33.2)℃],pH值(7.1±0.1)低于单纯创伤组(7.3±0.1),动脉氧分压[(196.3±34.1)mmHg]高于单纯创伤组[(149.4±22.6)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5.5(35.1,51.1)mmHg高于单纯创伤组[29.7(25.6,34.5)mmHg],血钠[145(142,148)mmol/L]高于单纯创伤组[142(139,144)mmol/L],血氯[120(115,125)mmol/L]高于单纯创伤组[118(114,121)mmol/L],血钙[(1.3±0.1)mmol/L]高于单纯创伤组[(1.2±0.1)mmol/L],血钾[(3.6±0.8)mmol/L]高于单纯创伤组[(3.3±0.6)mmol/L](P均<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呼吸[36(30,36)次/min]、血压[(43.1±21.8)mmHg]、肛温[(20.0±1.9)℃]、pH值(7.1±0.1)、碳酸氢根[(12.3±2.2)mmol/L]较存活组[60(48,78)次/min、(86.6±19.3)mmHg、(23.0±3.1)℃、7.2±0.1、(14.6±2.3)mmol/L]均明显抑制或下降(P均<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显著影响大鼠存活情况的呼吸、血压、肛温、pH值、碳酸氢根5个指标,根据不同区间所对应死亡率的高低,对该区间赋值,作为其对存活情况即对伤情轻重影响权重,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表。伤情评分表评分<6分为无死亡,6~9分死亡率为50%,≥9分死亡率为71%,6分及9分为临界值,即可认为<6分为轻伤,6~9分为中度伤,≥9分为重度伤。结论海水浸泡后大鼠存活时间减少、早期死亡率增加,表现为呼吸抑制、失血更严重、严重低体温、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高钠、高氯、高钙、高钾血症)等。根据影响大鼠存活情况的呼吸、血压、肛温、pH值、碳酸氢根,采用散点图的方式可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分表。运用评分表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大致相符,故本伤情评分表对于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预后有较好的预测和提示。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在急诊创伤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筛选出共100例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入本院治疗,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预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救治效率、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基于院前创伤评分下的预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