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分析功能性训练特点,重点强调正常开展功能性训练,并以功能性训练对膝关稳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切入点,对提高膝关稳定性、预防膝关损伤、提高膝关机能以及增强肌肉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功能性训练 稳定性 膝关节 促进作用
  • 简介:摘 要:在众多体育活动中,关节受伤尤以膝部损害居多。调研结果表明,不同体育项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膝关损伤情况。这些损伤对民众参与健身活动、运动员的训练表现以及体育学院生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产生了不小的负面效应。鉴于此,针对膝关运动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势在必行,旨在减少体育锻炼中此类损害对参与者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体育运动 膝关节损伤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置换(TKA)中使用计算机导航(CAS)系统、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与传统手术器械(CI)在围手术期失血量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至12月前瞻性连续纳入90例因膝关骨性关节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序列法分为3组(每组30例):CAS-TKA组、PSI-TKA组和CI-TKA组。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下降值以及输血率的差异。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中失血量中位数为6 ml(5~8 ml)。CAS-TKA组、PSI-TKA组、CI-TKA组的平均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分别为(1 147.0±301.8)和(1 140.1±301.9)ml、(1 044.3±454.1)和(1 038.5±454.0)ml、(1 154.0±483.6)和(1 145.3±482.7)ml,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39、0.616,均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接受输血。3组患者在Hb和Hct下降值上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器械相比,CAS和PSI并未增加TKA的总失血量,且两种技术均展现出减少TKA失血量的趋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失血 3D打印 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 个性化截骨导板
  • 作者: 张伟中李巧如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张伟中李巧如(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风湿科山西长治046000)【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picc的作用、优势、术后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以培养此技术适用人群对其外周静脉的保护意识,强化此类手术的手术程序,提升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完善对接受此类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思想和方针。

  • 标签: picc置管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膝关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的膝关置换术后因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7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69±4)岁。在接受肌瓣转移治疗前,7例患者中5例施行过至少1次清创手术,均因感染复发而失败,出现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创面及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的4例,关节液为脓性而细菌培养阴性者3例。膝关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无松动下沉征象。结果7例患者随访7~39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与植皮成活,无疼痛、肿胀、窦道、血肿形成。患肢外形接近正常。1例轻度跛行,其余行走功能接近正常。1例在术后5个月感染复发,取出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6个月后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膝关协会评分标准(KSS)评估,优4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延期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是治疗膝关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对于病程较长、假体未松动的慢性关节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假体、闭合创面、控制感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关节感染 腓肠肌肌瓣 假体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AD)和传统器械(CI)在膝外翻患者膝关置换(TKA)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某单一者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9例行TKA的膝关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4例,年龄(67.2±7.0)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AD组和CI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力线参数及术后力线参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PAD组25例,CI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术前HKA角差值、Keblish分级和Ranawat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PAD组HKA角(2.0°±1.4°比3.0°±2.2°,P=0.082)、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FCA)(1.5°±1.2°比2.1°±1.6°,P=0.144)和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TCA)(1.2°±0.8°比1.3°±1.0°,P=0.695)偏差值与C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AD组HKA角、CFCA和CTCA偏差值标准差更小。在力线偏移率方面,PAD组术后HKA角内外翻超过3°的偏移率低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CA和CTCA内外翻超过3°的偏移率亦低于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膝外翻畸形患者中,PAD辅助TKA可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且在下肢整体力线的精确度和偏移率方面优于传统器械。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便携式导航 膝外翻 传统器械 力线对准 队列研究
  • 简介:采用实验法对58名健康儿童进行膝关屈伸肌测试.等速测试采用了3种测试速度.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试速度中,在低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大,高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小,儿子童膝关峰值力矩下降趋势与成年人一致.左右侧峰值力矩比较结果与成人相反,左侧大于右侧.屈伸峰值力矩的比例F/E>0.7,与国内外对成人的研究不一致,与优秀运动员比值相一致.男女儿童低速和中速的测试中没有性别差异,高速测试中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等速测试 儿童 膝关节 峰值力矩 屈伸肌 峰值力矩
  • 简介:为了研究人在跑步过程中速度对膝关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规律,基于Kane方法和半物理仿真方法建立下肢动力学模型,以健康男性青年为对象,对不同速度下的跑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建立以速度为自变量的膝关运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步态初期足跟落地时刻,跑步速度越快,小腿向前伸展程度越大,越接近与大腿共线;步态中期,大腿向后伸展,小腿与大腿接近共线的最大程度,此时膝关背面的韧带拉伸量最大,并且速度越慢,共线程度越明显;膝关最大屈曲过程出现在步态后期,并且最大角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跑步速度的增加,膝关曲线前移.实验结论可用于康复机器人、类人机器人等研究领域.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膝关节 数学模型 速度 关节力矩
  • 简介:文章分析了人体运动时膝关运动模型,研发了一种电磁式动能能源收集装置.当人体行走时,通过可穿戴人体膝关动能能源收集装置的不平转子机构捕获膝关运动动能,转化为电能,经稳压升压处理后,为移动设备充电,实现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该装置在穿戴者以2m/s的速度行走时,可捕获电能的平均功率达到2.3W,证实该装置可在人体运动中,通过收集膝关动能对移动设备供电.

  • 标签: 捕获电能 人体行走 稳压 电磁
  • 简介:本文从减少和避免篮球运动员的“致命伤”出发,通过实验解剖学资料,结合篮球运动的对抗规律,总结分析了膝关的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重点提到错误的站立姿势、落地不稳与身体失控、身体接触、过多的深蹲跳及准备活动不足等,是引起膝关损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韧带 半月板 髌骨 内(外)收 内(外)旋 失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局部注射混合局麻药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关节置换(THR)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的关节置换患者34例(38髋)根据镇痛方式分成两组局部注射组18例(19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2.5g/L布比卡因40ml、酮咯酸30g和肾上腺素0.25mg的混合液,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通过关节腔内放置的细导管注射5g/L比卡因20ml和酮咯酸30mg35例。(19髋)THR术后采用PCIA做为对照,比较术后两种镇痛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镇痛手术后麻醉局部麻醉药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结合中药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熏蒸治疗,两组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膝关综合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优28例,良19例,优良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玻璃酸钠结合中药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膝关功能恢复。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中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肉训练对膝关关节炎(OA)患者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对110例膝关OA患者给予为期6周成小组的神经肌肉训练,并对患者进行纵向随访。于基线、6周、3个月对患者进行访视,随访时通过膝关瞄准测试记录膝关光点移动轨迹,结合多尺度熵法测量受试者的膝关稳定性指数(IKJS);同时采集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评分(WOMAC)、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VAS)、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等。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随访点的结果变化。应用Pearson偏相关性检测,比较每次随访时IKJS与膝关影像学分级、疼痛、WOMAC评分、躯体功能等的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65±8)岁;男21例,女75例]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6周随访时,IKJS较基线增加0.369(95%CI:0.241~0.496,P<0.01),3个月随访时IKJS较6周有所下降,但较基线仍增加0.178(95%CI:0.042~0.314,P=0.008)。IKJS与影像学分级、疼痛评分、WOMAC评分及躯体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0.131、-0.059、-0.231、0.124,均P>0.05)。6周和3个月随访时,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EQ-5D-VAS生活质量评分、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改善膝关OA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但效果随时间有下降趋势;同时神经肌肉训练可缓解膝关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骨关节炎 运动 神经肌肉训练 关节稳定性 疼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