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慢的从节约型向消费型过度,在这个时期中,种类齐全、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农用地膜也就随之而来,并且运用在了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方面,这些农用地膜运用的范围很广泛,因此很难进行回收和分解。而且,现在人们对于农用地膜的残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缺乏一定的认识,回收和清理的积极性也比较低,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从城镇建设中农用地膜的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简介:摘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并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且能够增加土壤温度,强化农作物根部呼吸作用,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但是在地膜栽培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易出现破损、老化等问题,且地膜残留值较高,会引起土壤污染问题,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因此,需要对旱地高效经济作业地膜栽培技术进行合理把控,提高地膜栽培技术水平,并强化技术管控力度。文章主要以圭山镇“水稻旱栽”技术为例,对旱地高效经济作物地膜栽培要点、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地膜栽培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旱地经济作物增产增收。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显著。谷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季节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20年),海原县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有小幅上升,平均气温为8.2℃,较历年(1981-2010年)偏高0.5℃,其中前10年(2001-2010年)平均气温为8.3℃,后10年平均气温为8.1℃(2011-2020年);平均降水量波动幅度较大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为395.8mm,较历年偏多36.8mm,其中前10年平均降水量为344.5mm,后10年平均降水量为447.1mm;日照时数波动幅度较大且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近2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7.1小时,较历年偏多4.5小时,其中前1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5.4小时,后1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8.8小时。气候变化不仅改变了谷子的生长周期,还影响了其生长环境,研究气候变化对谷子生长季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还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谷子生长季的具体影响。
简介:摘要:以昌吉州玛纳斯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2014年棉区春播期膜内5 cm地温、气温变化趋势以及气温与覆膜内、外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玛纳斯棉区春播期内气温和膜内外5 cm地温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上升,且膜内5 cm地温显著高于膜外地温和日平均气温。棉田覆膜内外5 cm地温与气温之间显著相关(ρ≤0.01),棉田覆膜内5 cm地温≥10~12 ℃时,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界限范围为5.6-7.5 ℃;检验绝对误差平均为1.0 ℃,2013和2014年预报检验绝对误差分别为0.4、0.6 ℃。为更好地开展棉花播种期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以其肥沃的土壤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农业生产的宝地。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地膜回收问题也日益凸显。地膜在保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双重挑战。富蕴县地膜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在西北旱作地区,地膜逐渐成为了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农业资源。地膜主要原料为聚乙烯,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使用后的废旧地膜对环境所带来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静宁县回收企业采用再生湿法造粒,该工艺简单、产品利用价值广,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方式。静宁县不断完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回收率逐年上升,同时兼顾废旧地膜残留定位监测工作。废旧地膜属于可再生利用资源,做好回收工作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