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可能很多新教师都有和我一样的体会,剐走上讲台,教室中总是乱哄哄的,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讲话的讲话,开小差的开小差,让班主任、校领导对你颇有微词。然后,你迫于压力开始铁腕教育,利用学习成绩、班主任或者家长压制这些手段使学生不敢再犯。之后,课堂就鸦雀无声,虽然表面看学生似乎在认真听讲,但实际却大相径庭,从最后的考试就可以看出,学习效率没有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于是我们开始困惑问题究竟在哪?在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后,我开始有所领悟,最初课堂乱哄哄的原因在于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顾自己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注意学生的课堂反馈,讲的内容是学生不爱听的或者早已掌握的,学生自然不能投入到学习中。后来课堂的“鸦雀无声”,也并不是因为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全由于外力的压制造成,这反而催生出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与教师的对立。于是我开始思考,并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衡良好发展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我们用自制的问卷在本校抽取了10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学校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