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壮骨止痛胶囊联合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壮骨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壮骨止痛胶囊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体成形术实施后,患者的卧床休养时间以及再骨折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我院接收的部分OVCF体成形术患者,需要从中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展开深入探究,将之称为OVCF组,按照患者术后一年是否发生再骨折问题,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包含30例患者,其均出现了再骨折问题;B组包含70例患者,其均未出现再骨折问题。此外,在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还有选出50例非OVCF志愿者进行对照,称之为非OVCF组。针对此次入选的所有研究对象展开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同时重点研究卧床时间和再骨折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结果:从β-CTX方面进行统计比较,OVCF组的数值水平明显高于非OVCF组;另外针对两组患者展开P1NP、体BMD的对比工作,结果显示OCVF组的数值水平低于另外一组,对比差异性较为突出(P<0.05)。针对A、B两组的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在卧床时间、β-CTX、体BMD这几方面指标的对比中,组间对比差距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实施OCVF体成形术的患者而言,其术后的卧床时间和再骨折情况的产生二者之间有着较高的联系性,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患者卧床时间的增长,再骨折出现可能性也会更大。

  • 标签: 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卧床时间 再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群蜂蛰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6例群蜂蛰伤患者给予HDF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HDF治疗3~43d,36例中痊愈33例,死亡3例,治愈率91.7%。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群蜂蛰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群蜂蛰伤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严重碎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2~2004年对极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采取股骨内侧髁上骨钻孔加半腱肌股薄肌移位治疗。结果经2~3年随访,优5例,良1例。结论对极严重的碎裂的内侧副韧带损伤不能修补治疗,采用内侧股骨髁上骨钻孔加半腱肌股薄肌转位钢丝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膝关节 副韧带碎裂伤 治疗结果
  • 简介:10年来笔者收治了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肛门撕裂30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中男28例,女2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52岁。裂的部位:肛门右侧17例,左侧13例;裂深度:提肛肌

  • 标签: 腹膜反折 直肠肛门 撕裂伤 外括约肌 肛周 肛管直肠环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多发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方法选取某中心接诊的严重多发151例,就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中,途中行心肺复苏10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8例,经抗休克等治疗安全转运至医院143例;院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严重多发的院前急救的关键是争取黄金1h和铂金10min,积极进行高效的救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对6例天幕裂孔疝、脑干伤患者施行了天幕裂孔切开术,收到良好效果。对天幕裂孔切开的指征和操作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颅脑伤 天幕裂孔切开术
  • 简介:一、病情简介患儿母亲,女,25岁,体重86kg。既往身体健康,孕3产0,孕期定期孕检,未发现异常。因“停经9。。月,下腹痛5小时”于2012年2月26日到医院住院治疗,人院后产程进展顺利,行会阴侧切顺娩一男婴,重4100g。于2012年3月1日出院。

  • 标签: 新生儿锁骨骨折 案例分析 产伤性 身体健康 住院治疗 产程进展
  • 简介:外伤性视网膜震荡是眼科常见疾病,多因拳头、石头、木棒等致眼球钝挫伤而引起。轻者虽可自愈,但因视力下降,眼前黑影,给患者的心理、工作与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重者可造成终身残疾,以往多采用血管扩张与支持疗法,但效果差、疗程长。我科采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震荡,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药物治疗 视网膜震荡伤 眼球钝挫伤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分析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住院的136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通过对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或MRI检查的调查,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性别、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占优势,其中一半女性处在更年期阶段。85%患者具备了多种危险因素。经治疗65%患者在24h内缓解,97%患者72h缓解。结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多因素发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STIR序列在诊断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行STIR成像技术对体进行扫描的患者,将STIR和T1WI、T2W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IR序列对89例体疾病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10例体结核、9例体转移瘤、5例体恶性肿瘤、7例体血管瘤、20例体骨折、30例局灶性脂肪浸润、8例间盘脱出。结论STIR像的应用有助于体多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STIR成像技术 椎体病变 诊断 磁共振成像 椎体转移瘤 椎间盘脱出
  • 简介: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舒适护理在体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的6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6%,远低于对照组的25.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体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体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前路融合术后邻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手段针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颈前路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并再次实施颈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对比患者患者预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零切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钛板组,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零切迹组手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钛板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的植骨融合Eck分级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在术后3个月以及最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C7Cobb角与手术前对比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除VAS评分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融合手术后的邻病多发生的融合阶段的上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改善神经压迫,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零切迹融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

  • 标签: 颈前路融合术 邻椎病 再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底动脉变异诊断中头颈CTA的运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参与研究的基底动脉变异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DSA检查的临床资料,将其列为对照组;现将40例患者进行CTA检查,将其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对基底动脉变异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检查结束后,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果:头颈CTA应用于诊断基底动脉变异,其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头颈CTA检查相比于DSA更为安全,该检查方式应用于基底动脉变异的诊断之中,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的资料,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变异 头颈CTA DSA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前路融合术后邻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手段针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颈前路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并再次实施颈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对比患者患者预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零切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钛板组,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零切迹组手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钛板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的植骨融合Eck分级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零切迹组和钛板组在术后3个月以及最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C7Cobb角与手术前对比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除VAS评分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融合手术后的邻病多发生的融合阶段的上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改善神经压迫,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零切迹融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

  • 标签: 颈前路融合术 邻椎病 再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在不同手术时机下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年限为2020.01~2021.05期间确诊为OVCF疾病的90例病例,按不同手术时机分设为甲组(骨折1w内)、乙组(骨折8d-2w内)、丙组(骨折>15d内),各组均为30例。3组均实施PKP治疗。对比3组术后疼痛评分(VAS)、骨渗漏率及随访1年腰椎功能评分(ODI)、等情况。结果:各组间两两对比术后3d VAS评分、骨渗漏率及随访1年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折初期对OVCF实施PKP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止痛效果更好,且脊椎功能恢复更加,尤其是骨折1-2w内手术具有更高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术时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