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足部疼痛患者足舟骨副骨的发病率和解剖变异类型在X线片上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708例(男346例,女362例)患有慢性足部疼痛或创伤后持续性足部疼痛患者的足部正斜位X线片,以确定足舟骨副骨与性别相关的发生率和解剖变异类型。结果708例(20.3%),男63例,女81例,平均年龄(46.15±17.26)岁,年龄范围为(14~88)岁,发现足舟骨副舟骨。51~60岁的患者出现足舟骨副骨比重最高(20.8%),其中女性的发生风险稍高。在144例足舟骨副骨中,I型的发生率为24.3%(35/144),Ia型为8.3%(12/144),Ib型为6.3%(9/144),Ic型为9.7%(14/144)。II型为44.4%(64/144)IIA型占20.8%(30/144),IIAa型为5.6%(8/144),IIAb型为6.9%(10/144),IIAc型为8.3%(12/144)。IIB型占23.6%(34/144),IIBa型为8.3%(12/144),IIBb型为6.3%(9/144),IIBc型为9.0%(13/144)。III型占31.2%(45/144),IIIa型为9.0%(13/144),IIIb型为11.8%(17/144),IIIc型为10.4%(15/144)。I、II型的发病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而III型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大约1/5(20.3%)的足部疼痛患者表现为足舟骨副骨,其中最常见的为II型,最常受影响为中年患者。因此,足舟骨副骨可能不如先前认为的那么罕见,更好的认识足舟骨副骨可以为临床更好诊断。
简介:目的评价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为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DP方案化疗,试验组D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服3个月乌苯美司胶囊,每位患者完成至少3个周期化疗,观察两组外周血有核细胞CD4/CD8、总生存时间、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服用乌苯美司胶囊后较对照组CD4/CD8比值显著提高(P〈0.05)。两组客观疗效(CR+PR)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36.0%和43.3%;总生存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DP方案化疗患者服用乌苯美司胶囊后虽客观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总生存时间,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应用替尼泊苷(VM-26)和尼莫司汀(ACNU)联合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中国抗痛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5家单位对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VM-26与ACNU联合方案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化疗方案为VM-26,每天80~100mg/m^2,d1-3;6-8周重复一次;ACNU,2-3mg/kg,d1,6-8周重复一次。结果:278例患者资料完整、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897周期化疗,平均3.2个周期。全组无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病例,77例(27.7%)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39例(50%)稳定(stabledisease,SD),62例(22.3%)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PR)为27.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207/897);20.1%(180/897),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76/897)、14.5%(130/897)。按既往是否接受化疗,患者可分为既往接受化疗组、未接受化疗组,前者较之后者,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Ⅳ度血小板减少症、Ⅲ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度及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VM-26与ACNU联合方案主要毒性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在既往行化疗患者发生率较高,但可控制。该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客观有效率与其它常用方案相似、疾病控制率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多种凋亡基因、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各39例。米非司酮组采用米非司酮+手术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侵袭基因、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米非司酮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β-catenin、GSK3β、uPA、NF-κBp65、OPN等侵袭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Smac、Bax、Fas等促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c-IAP1、Bcl-2、Livin、Id-1等凋亡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影响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多种侵袭、凋亡基因的表达,可下调侵袭基因的表达,抑制侵袭;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型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入组18例依维莫司治疗的多线治疗患者的资料;依维莫司用量为10mg/d,随患者口腔溃疡程度调整剂量为5mg/d或隔日5mg,联合依西美坦25mg/d治疗者12例,联合来曲唑2.5mg/d者3例,联合氟维司群每个月500mg者3例(第一个月为500mg分2次);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14个月;3例患者治疗1个月,其中1例因骨髓抑制停药,2例因费用停药。1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例(26.7%)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4例(26.7%)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7例(4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为6.5个月(2~14个月)。呼吸困难4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严重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2例为4级的严重口腔溃疡伴发热;仅1例患者未减量,其余均因口腔溃疡导致依维莫司减量。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谨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很难经手术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本研究探讨经颈动脉灌注尼莫司汀化疗加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针对术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经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患者,于术后7-21天行颈动脉灌注尼莫司汀1次.每次2.5mg/kg,每个月1次,3次为1个疗程。同时术后第14-28天开始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约5~6周后结束。术后6个月再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消失12例(34.2%),肿瘤明显缩小10例(28.5%),复发经2次手术而且行本方案治疗后肿瘤消失4例(11.4%),病情恶化4例(11.4%),死亡5例(14.2%)。结论:经颈动脉灌注尼莫司汀化疗加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术后脑胶质瘤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mg,甲基睾丸素5mg,1次/d,连服3mo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及停药6mo均行彩超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同时实验室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5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下腹部胀痛及贫血等得以纠正。治疗后血清雌、孕激素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子宫及肌瘤体积较前明显缩小(P<0.01)。停药后随访6mo无复发,其中43例绝经,8例月经稀少。不良反应主要是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但均不严重,不需处理。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易诱发绝经,效果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对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依维莫司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使用维莫司治疗的时间为0.1~23.0个月,其中9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0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4例(13.3%)部分缓解,16例(53.4%)疾病稳定,10例(33.3%)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2个月(1.2~2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0个月(1.3~30.0个月)。在可评估疗效的30例患者中,4例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时间超过1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9例患者可评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困难6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4级病变),皮疹8例(2例为4级皮疹),骨髓抑制1例,3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4例为4级口腔溃疡)。进一步分析HR表达情况、使用依维莫司时所处疾病线数、患者是否存在内脏转移与生存的关系发现,雌激素受体(ER)≤50%和﹥50%的患者mPFS分别为3.0、6.0个月(χ^2=4.178,P=0.041)。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仍有一定疗效,但需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结肠癌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药物注射,分为4组:对照组(A组)、单独乌司他丁组(B组)、单独5-Fu组(C组)、5-Fu和乌司他丁联用组(D组),观察二者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结果给药21天时,A、B两组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C、D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A组(P<0.05),其中D组移植瘤体积低于C组(P<0.05).四组小鼠用药前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A、B两组移植瘤重及非肿瘤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C、D两组移植瘤重均低于A组(P<0.05),非肿瘤体重均高于A组(P<0.05),且D组移植瘤重低于C组(P<0.05),非肿瘤体重高于C组(P<0.05).结论5-Fu和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增强,可改善化疗后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