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粘连松解术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以下腹部坠胀不适症状为主要就诊原因的19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研究。194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腹腔镜直视下发现其中168例患者伴有下腹部肠粘连。采用随机对照性研究,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75例,单纯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93例,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肠粘连松解术。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证实为精索静脉曲张。术前记录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并记录患者下腹疼痛及坠胀不适情况、阴囊坠胀及阴囊潮湿等症状。术中腹腔镜直视下记录患者腹腔肠粘连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一次,观察患者相应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B两组共1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3天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3、6个月随访,A、B两组在阴囊坠胀不适,睾丸疼痛、阴囊潮湿等症状的消除缓解上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在下腹疼痛、坠胀不适等症状的缓解消除上,两组有明显差异,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对于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如合并下腹疼痛、坠胀不适等症状,应考虑同时存在肠粘连的可能。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时,可同时行肠粘连松解术,对于下腹疼痛、坠胀不适等症状的缓解和消除有明显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即生活综合干预强化教育组和一般干预常规教育组,各54例,连续观察两组6个月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血糖达标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强化教育组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疾病控制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教育组。结论实施强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及治疗达标。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而全面有效地控制DM单靠药物难以达到1。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其对疾病的态度、对治疗经过的认识对DM的疗效影响很大,如果长期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的重视,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保证与核心,没有糖尿病教育就不会有成功的防治2。若正确实行健康教育对减轻或避免DM并发症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5月1~30日在本院的住院患儿家长共280人,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干预组开展因人施教、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家长能知晓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识,但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常见症状,治疗等知识缺乏。对目前致病的病原体、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目前对手足口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这6个问题正确率分别是36.43%、32.14%、55.71%、54.29%、57.86%、25%;健康教育后这六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78.57%、77.86%、87.14%、86.43%、84.29%、72.86%。对手足口病不恐惧的人数、饭前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它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近期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前分别为52.14%、58.57%、57.14%、54.29%;干预后分别为92.14%、85%、97.14%、90%,两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的有关防治知识水平,能使患儿家长的心理、态度及行为明显改善,有利于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小学生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的分析,寻找有效的矫治方法,从而提高、恢复和保护视力。方法针对门诊5974人(11948眼)6~18岁中小学生低常视力患者,使用1%阿托品眼膏(14岁以下)或托品酰胺麻痹睫状肌后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性近视6638眼(55.56%),单纯性近视散光118眼(0.99%),复性近视散光4142眼(34.67%),单纯性远视218眼(1.82%),单纯性远视散光44眼(0.37%),复性远视散光606眼(5.07%),混合散光182眼(1.52%)。近视球、柱镜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球=0.22,r柱=0.04,P<0.001),远视球、柱镜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球=-0.03,r柱=-0.09,P<0.001)。远视球镜均值、近视柱镜均值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远视柱镜均值在相邻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非相邻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近视球镜均值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u1=8.55,u2=21.44,u3=16.10,P<0.001)。屈光度数愈高则矫正视力愈低(χ2=1323.42,P<0.005)。结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呈多样性,近视屈光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大的趋势,因此中小学生要注意早预防、定期检查、及时矫正,延缓发展,以保护良好的视力。
简介:摘要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提高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生、护士执业许可制度的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病人维权意识的明显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愈加紧张,使得在病人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困难与弊端愈加凸显。临床实践教学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大大地影响了医学实践教学的质量。为解决上述矛盾,临床模拟教学应运而生,以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实践教学。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以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训练真实性、时间方便性、病例多样性、训练可调性、病人安全性、操作纠错性、过程可控性、记录和回放、成本低耗性、团队合作性)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