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协助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肺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分析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并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治疗后FEV1/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ET-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和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MP-9和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S基因1(proteinS,PROSl)T137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放射性肺通气/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PTE患者100例,对照组为来自同一地区,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100例。Massarray技术平台进行芯片点制及质谱检测PROS1T1378C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存在TC基因型的频率是8%,对照组TC基因型的频率是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3,P〈0.05);病例组C基因型的频率是5%,对照组的等位基因的频率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2,P〈0.05)。结论PROS1T137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有关。
简介:随着我国结核病疫情的上升,老年肺结核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难题。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60岁患病率为1870/10万,在年龄分布方面,肺结核患病高峰正在往后移,75岁年龄组已达到结核病患病高峰,患病率达4045/10万。显示老年人口中结核病问题较其他年龄组更为严重。老年肺结核其流行病学具有三高一低特点:患病率高,菌阳率高,死亡率高而治愈率低。在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病灶范围广,空洞型者多,合并症或并发症发生多,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者多,机体组织修复能力差,药物耐受性及治疗顺应性差,不规则服药者多等,致使临床疗效差,成为难治病例,甚至可能成为“不治之症”。本文就目前老年肺结核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综述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及X线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手术病理确诊的56例肺内炎性肿块和96例周围型肺癌病例的临床和CT及X线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灶形态分为典型肿块和不典型肿块。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特征,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以形态分类为标准,诊断炎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6%(39/56)、67.7%(65/96)、68.4%(104/152)。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特征修正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4%(45/56)、74.0%(71/96)、76.3%(116/152)。结论以病灶形态为基础,结合临床病史,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