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现有的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能否有效进行该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样本医院已出院的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中,抽取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产妇10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未实施该病种临床路径的产妇10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的住院疗程、诊疗合理性、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日缩短,药费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降低(p<0.05);产后出血率、手术切口Ⅱ甲愈合率、总住院医疗费无变化(p>0.05),但均在控制目标范围内。结论实施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能起到控制该病种医疗质量的作用,但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体系还需要完善。
简介:[摘要] 目的 初诊糖尿病48例患者,护理统计,讨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控糖效果。方法 自我院搜集患者库初诊糖尿病病患(取自2019.08月~2020.10月)并选出48例分组,对照组(24)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24)+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归纳疾病认知、血糖水平变化、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护理效果对比患者对糖尿病认知程度,观察组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90.59±2.33)分 vs (82.18±2.14)分,P<0.05];护理效果对比空腹血糖水平,两组干预前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较低[(5.18±1.57)mmol/L vs (6.94±1.46)mmol/L,P<0.05];护理结果还对比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数值相对于对照组较高[(95.03±2.19)分 vs (84.75±1.86)分,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可提高初诊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提升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方面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取基础护理、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非计划性下机情况、干预前后平均尿素消除指数、平均尿素降低率、平均血细胞压积,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性下机人数为7人及1人,非计划性下机概率为23.33%及3.33%,组间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在干预前,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平均尿素消除指数、平均尿素降低率、平均血细胞压积之间均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等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性肾喘患者依从性和症状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科室的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依从性和症状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控制情况更佳,且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97.37%VS78.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控制病情,提高依从性,具有很高的优势,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两组血压控制及健康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P<0.05);两组干预前的血压监测、饮食管理、遵医服药等健康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也能改善健康行为,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在喉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喉癌根治术的3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8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喉功能重建优良率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GSES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应用于喉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喉功能重建,加快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针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工作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选择从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本院确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群体中挑选研究对象,共计80人,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普通组和类别组,分别实施普通护理以及精准护理。研究人员需要针对患者临床护理之后的椎体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精准护理之后,椎体功能的三项指标相较于普通组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发生概率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工作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地改善其椎体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情绪状态、自我效能、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精准护理后,观察组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AMA: 14.26±2.45 vs. 18.34±2.55, HAMD: 13.98±2.50 vs. 17.67±2.61, P均<0.001)。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7.45±3.76 vs. 22.34±3.89, P<0.001)。腰椎功能方面,椎体高度恢复率和Cobb角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恢复率: 68.23±8.45% vs. 57.34±9.52%, Cobb角: 14.67±2.43度 vs. 10.89±2.56度, P均<0.001)。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在WHOQOL-BREF评分的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能显著改善OVCF患者围手术期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医养结合模式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2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2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配为对比组与研究组进行划分,对比组接受医养结合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以及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水平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效果较强,能够保证血糖控制质量,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简介:本文提出将原本用于地形渲染的GeometryClipmap技术应用到大规模海洋渲染上,并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使之能更好地适用于动态的海洋场景。首先构建多细节层次的海平面二维网格,然后在相邻层网格之间进行拼接和过渡,接着使用Gerstner波合成随时间平滑移动的Displacementmap,最后二维网格根据Displacementmap更新网格顶点属性,得到具有动态波浪的大规模海洋场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模拟得到很真实的海洋视觉效果,帧率可达到1720帧左右,CPU和GPU内存消耗分别为40M和30M。本文提出的将GeometryClipmap技术应用于海洋渲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真实感、实时性和低内存消耗,对大规模海洋模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智能手机、微信手机APP普及背景,利用手机微信运动计步器的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糖尿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运动计划,并利用微信运动计步器观察患者运动落实情况。在干预开始前、三个月、半年后分别检测对比两组的身高、体重、BMI指数、腹围、糖化血红蛋白值,并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体质及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半年后试验组体重、腹围、BMI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基于微信运动计步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促进患者体质指标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能够显著提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科学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究与评价基于C形臂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在股骨中近段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旋转控制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中近段骨折患者共46例,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Brunner提出的C形臂测量患肢股骨颈前倾角进行旋转控制,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旋转控制。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术前行双侧股骨CT扫描,并测量健侧股骨颈前倾角。术中采用Brunner法,将股骨远端放置标准正位,通过调整近端旋转,将患侧前倾角调整至正常侧的值。所有病例术后行CT扫描并测量患侧股骨颈前倾角。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健侧与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62°±2.35°,对照组7.28°±2.93°,t=3.41,P<0.001)。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未见骨不连、螺钉切出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St.Michael髋关节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2.2±1.8,对照组20.6±2.0,t=2.86,P=0.01)。结论基于C形臂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可指导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中骨折端的旋转对位,准确判断股骨近端旋转角度和状态,提高术中的复位效果,明显降低术后旋转对位不良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