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阿奇霉素注射液中乙醇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PolyethyleneGlyco30m×320μm×0.5μm)起始温度为50℃,维持7分钟,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10℃;进样口温度为190℃,检测器温度为220℃;进样量1μl。结果乙醇与内标物正丙醇分离度符合要求,其他辅料无干扰;乙醇浓度在2×10-4~8×10-4ml/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实验RSD为0.8%;平均回收率99.3%。结论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阿奇霉素注射液中的乙醇含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鼻饲后不同体位干预观察胃残留量。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仰卧位、B组交替左右侧卧位、C组俯卧位,每组30例,于鼻饲后采取相对应的护理体位,每2小时鼻饲一次,于下一次鼻饲前抽吸胃潴留量并记录。连续观察7天,每天观察时间为900~1700时。结果俯卧位组总胃潴留量1.85±0.36ml(P<0.01),发生腹胀2例,呕吐1例(P<0.05);侧卧位组总胃潴留量2.73±0.57ml,发生腹胀8例,呕吐7例;仰卧位组总胃潴留量5.32±0.54ml,发生腹胀16例,呕吐15例。结论俯卧位、左右交替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产儿胃潴留量,降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口服配合灌肠对活动期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口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加灌肠治疗,疗程30d,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疾病疗效及疾病活动指数。结果治疗组总体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口服加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SBT)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靶区剂量,评价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对靶区、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及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Tis-2N0M0)患者10例,在术中瘤床放置银夹标记,将银夹所标记的范围外扩1.0~1.5㎝定义为瘤床靶区(CTVTb),胸壁和全乳腺定义为临床靶区(CTV)。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了电子线补量计划和瘤床调强同步推量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所受剂量以及体积。结果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V20、肺V10照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V30和心脏V10照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组织器官照射体积上相差不明显。但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在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可以缩短治疗次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镇痛药物对于ICU内患者胃残留量(Gastricresidualvolumes;GRV)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最终入选瑞芬太尼组35例,布托啡诺组各61例,地佐辛组63例,镇痛药物均采用静脉泵入。营养方案,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评级,制定营养方案,观察指标为每隔4小时予以抽取GRV,大于200ml,为阳性病例;记录患者鼻饲营养液能量达到85kJ-104kJ/kg所需天数。连续变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及多个样本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瑞芬太尼组35例,布托啡诺组各61例,地佐辛组63例,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患者发生胃残留量过多的发生率比较中,瑞芬太尼组的胃残留过多的阳性发生率对比布托啡诺组(P=0.000)以及地佐辛组(P=0.000)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胃残留量比较中,瑞芬太尼组仅和布托啡诺组有差异(P=0.006)。在营养达标时间对比中,瑞芬太尼组对于布托啡诺组(P=0.003)以及地佐辛组(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在镇痛使用中,相对于布托啡诺及地佐辛,对胃残留量影响更小,营养达标所需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贵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最高病毒载量、年龄、性别及6个月转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的HCVRNA及HCV基因分型的数据。结果对284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显示I型131例,占总量的46.1%,非I型153例,占总量的53.87%;HCV基因I型、非I型平均年龄分别为45.0±12.4岁、37.9±1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比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型女性比例大于非I型;HCV基因不同型的最高病毒量及6个月转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贵阳地区HCV分型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最高病毒载量与6个月转阴率没有相关性,提示了贵阳地区HCV具体分型可能较为复杂,下一步有必要做HCV具体分型的鉴定以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