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脑腔梗与脑动脉梗化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腔梗与脑动脉硬化32例患者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临床治疗中医生采用内服用药与静脉滴注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26例患者口服5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单一用药患者10例,配合服用40mg维脑路通片患者10例,剩余6例患者配合服用40mg尼莫地平片。21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二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初期所用药剂为16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并配合使用500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末期使用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20ml脑活素或0.4g脑路通注射液。结论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治疗脑腔梗和脑动脉硬化效果显著,可将其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日后脑动脉瘤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探究了解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采用脑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现已成为神经内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有相当大的帮助作用。TCD在检测脑血管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脑血管病变首先是由脑血管开始,进一步影响到血流动力学,最后才是脑组织的病理改变。DSA、MRA检查血管病变,CT、MRI检查脑组织改变,而TCD检查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三者相互补充,不能代替。脑动脉硬化患者TCD可表现为不同的频谱形态学改变。脑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TCD是检测脑动脉硬化必要也是首选的方法,它可对脑动脉硬化病理程度可做出较为客观评价。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是通过监测患者动脉血液标本内的PO2、PCO2、PH、HCO3-等关键指标以及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乳酸、阴离子间隙血液学、或代谢产物等辅助指标,有效反映机体维持内环境并维持细胞功能正常的能力,为临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血气分析对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心肺功能尤为重要。目的探讨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5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穿刺成功率分析比较。方法对2014年1到10月份5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和2015年1到10月份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抽取动脉血的所有病例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成功率高于5ml注射器的成功率。结论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能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患者在检查中的不良因素,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检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2014年690例冠脉造影患者采取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方法。结论应用护理方法能够使患者积极地配合顺利完成检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图像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为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科学的术前禁食禁水方案作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9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术前进食半流质清淡饮食,量为正常的70%~80%,术前不禁水;对照组54例术前禁食6h,禁饮4h。观察两组口渴、饥饿、血压下降、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口渴、饥饿、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无误吸病例。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适当进食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增加误吸的危险。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在全身及四肢多发性骨折、复合伤的休克患者抢救中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护理应用,得出结论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可提高临床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青少年女性不同体位时左右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方法规范测量120名健康青少年女性坐位、仰卧位、站立位、左侧卧位时的血压。结果平卧位右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左侧肱动脉有差异;坐位左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平卧位有差异;站立位左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平卧位有差异;左侧卧位右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左侧肱动脉有差异;左侧卧位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平卧位右侧肱动脉有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体位可以影响左右肱动脉的血压,临床记录血压测量值时要标明体位和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