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内诊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CT血管造影诊断,B组使用MR血管造影诊断。结果通过对比得出两组所的结论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效率较高。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总结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形式,将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划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选取CT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对照组选取MR血管造影方式,对比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就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就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特异性、敏感性、精准性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就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CT血管造影应用效果优于MR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在实际诊断中,诊断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鸡颈总动脉吻合模型的设计建立及对显微外科初学者血管吻合练习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市场购买的50个长约10 cm的新鲜完整鸡颈,镜下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颈总动脉,同时测量血管长度与口径,剪断颈总动脉后对断端行端-端吻合,共计500支。每100个吻合口记为一组,分A、B、C、D、E共5组,记录单个血管断端吻合所用时间,统计每一组所用时间平均值,通过管腔内注射甲紫溶液检查血管吻合口通畅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组实验中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动脉长度为(9.57±0.28) cm,右侧动脉长度为(9.61±0.27) cm,t=0.779,P>0.05];左、右侧头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2±0.08) mm,右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3±0.07) mm,t=0.265,P>0.05];左、右侧尾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1±0.08) mm,右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0±0.06) mm,t=0.063,P>0.05]。A~E组单个吻合用时分别为(14.36±0.60)、(12.57±0.71)、(10.07±0.65)、(8.44±0.52)、(6.27±0.74) 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78,P<0.05);A、B组,B、C组,C、D组,D、E组分别比较(t=6.053、8.209、6.178、7.54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颈总动脉吻合模型血管口径粗大,模型制备简单,容易暴露,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是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模拟训练 颈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的30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部多普勒彩超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流情况及血脂、胆固醇、血液粘度变化。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流量有变化,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胆固醇、血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流量、血脂、血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脂、胆固醇、血粘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将增加其对颈动脉的影响,增加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紊乱 脑血管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成形术模型,观察大鼠损伤血管的增生及再狭窄变化。方法用2F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的变化。结果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剥脱,新生内膜形成并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结论大鼠颈动脉成形术造成血管再狭窄,其造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疾病模型接近人类,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下肢难愈合溃疡及截肢的主要原因,并且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现将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最新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超声技术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诊80例患有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等,将二维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及二维血流显示检查结果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检查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二维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二维血流显示检查 外周动脉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下肢动脉栓时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下肢动脉栓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按1:1的比例分成2组,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在治疗中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重点对比总体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抗凝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研究组总体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大小腿围差均较小;研究组血栓清除率较高,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栓患者的治疗中施以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效清除血栓,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 腿围 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病诊断时,探究介入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步骤、应用疗效及在准确性方面评价。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后,确定参与的患者有65例,具体构成为:脑血管病患者,在抽取时间方面,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而后提供介入动脉造影术检查,统计最终结果。结果:(1)脑血管疾病中,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其他,在经历动脉造影术检查后,其诊断准确率为92.50%、85.71%、75.00%、80.00%、80.00%;(2)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有效率为95.38%(62/65)。结论:临床检查过程中,介入动脉造影术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升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性,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保障较好,值得推行。

  • 标签: 脑血管病 诊断准确性 介入脑动脉造影术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血管超声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脑血管造影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经诊断的结果显示,血管造影关于重度颅内动脉狭窄与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明显不及血管造影(P<0.05),但二者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超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脑血管造影,必要时可将二者联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 血管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致护理实施在神经内科动脉造影围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接诊的行动脉造影治疗患者56例作为护理对象,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实施精致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指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动脉造影 围手术期 精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了DSA血管造影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结果所有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及斜位(必要时特殊位)造影可以看出,其动脉瘤的患者有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中有34例,所有动脉瘤的形状均为囊状动脉瘤。结论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瘤颈的宽窄累及周围血管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动脉瘤 DSA造影 方法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颅内椎动脉与基底动脉钙化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上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住院并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CTA影像资料,比较血管钙化在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发生率的差异及其在近、远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患者93例,其中男6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2.8±12.9)岁。血管钙化组的平均年龄(68.8±10.4)岁,明显高于无血管钙化组的(59.8±13.0)岁(P=0.002)。31例(33.3%)颅内椎动脉钙化患者中,5例(5.4%)同时发现有基底动脉钙化,而未见基底动脉单独发生血管钙化。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颅内椎动脉钙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P=0.003),且左、右两侧颅内椎动脉钙化在近段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远段(P=0.000);左、右两侧颅内椎动脉之间血管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椎动脉钙化显著多于基底动脉,且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管钙化均更常见于近段。

  • 标签: 血管钙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颅内椎动脉 基底动脉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 CT 冠状动脉成像( CTCA )检查的诊断意义。 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选取其中 13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GAG ),以 GAG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 结果 CTCA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1.9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8.03% ;而 GAG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7.2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2.73% ,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 P < 0.05 ); CTCA 检查后的符合率为 93.21% 、特异性为 93.33% 、灵敏度为 91.18% ,。 结论 CTCA 检查结果和 GAG 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探究造影剂不同注射速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120例已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碘海醇对比剂浓度均为350mgI/ml,A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4.5ml/s,B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0ml/s,C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5ml/s,观察三组患者的CT衰减值、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脉等部位其CT衰减值具有显著差别(F=6.838,F=4.002,F=7.261,F=5.992,F=8.281,F=5.790,F=6.126;P〈0.05);图像质量A组患者合格12例,B组患者合格34例,C组患者合格20例,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A组和C组患者,三者之间差别显著(x2=9.632,x2=5.475;P〈0.05);A组患者共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30%;B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7.5%;C组患者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5%。B组患者显著低于A组和C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x2=12.985,x2=10.236;P〈0.05)。结论:应用相同浓度的造影剂和扫描条件进行冠脉造影,造影剂的注射速率控制为5ml/s时,可以获得良好的血管增强效应和较高的显像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不同注射速率 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质量 造影剂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C组(25人,25侧大腿)采用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进行CTA检查。记录辐射吸收剂量,观察LCFA显示情况及起源,测量LCFA主干开口内径、降支开口内径、降支长度、降支血管分级、降支穿支数量、穿支末端最小内径。结果B组中1例(2侧大腿)因对比剂渗漏未能完成检查。3组共83侧大腿,LCFA起自股动脉分别为A组7侧、B组8侧、C组6侧,起自股深动脉分别为A组23侧、B组20侧、C组19侧。3组间,辐射吸收剂量、降支长度、降支穿支末端最小内径、降支血管分级及降支穿支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CFA主干及降支开口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CTA显示LCFA细小穿支的能力优于双侧低放射剂量及双侧常规剂量CTA,而3种扫描方案对较大血管的显示效果相近。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皮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与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1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好,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后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良好;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差,4例虽经溶栓治疗无好转后死亡。结论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血管代偿充分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动脉造影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血管不同分为桡动脉组(n=48)及股动脉组(n=34),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制动时间相比于股动脉组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股动脉径路行动脉造影相比,经桡动脉径路行动脉造影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制动时间更短,患者更易于接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