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24周、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可明显提高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心脏状态。以出现ST段下降时机体有无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175例冠心病患者中,隐匿型冠心病108例(61.71%);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7例(38.29%)。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发生心肌缺血704次,其中176次(25%)发生在凌晨0至早上6点;心肌缺血528次(75%)发生在上午7到10点。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初筛价值,对于及早对患者做出诊断,及早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并探讨有效初筛检验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血站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根据献血者采血前的对丙氨酸氨基移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性抗原等的初筛检测结果结合既往献血确定初筛检验的作用。结果无偿献血者ALT的初筛检验阳性率在逐年的升高,并且HBsAg、抗-TP检测反应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6~8月ALT的初筛检验阳性例数、HBsAg检测反应例数、抗-TP检测反应例数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月份(季节)。结论血站应加强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性抗原、梅毒螺旋体病毒的抗体等的初筛检验,对于夏季参与献血的献血者在采血时要注意对饮食及作息的问询,严格初筛检验过程,减少对血液的资源浪费现象与避免环境血污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初孕者临床过程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6年2月-22017年2月于我院行流产手术的初孕者1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参与研究初孕者各68例。常规组68例初孕者流产过程之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68例初孕者流产过程之中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初孕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初孕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常规组而言更佳,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初孕者流产过程之中的运用,有助于减轻初孕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满意度,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对烫伤紧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需求情况及途径、影响因素,为学生急救知识的培训提供参考。方法用随机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大学生烧烫伤知识调查问卷,对我校15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仅有38.2%的大学生知道烫伤后的紧急处理方法,36.1%的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处理伤口。急救知识获取途径分别为网络、电视占50.1%,课堂占26.0%,亲朋好友告知占11.9%,书籍占6.3%,其他的为5.7%。调查人群中85.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90.5%的学生愿意参加急救培训,但是我校学生仅有7.6%参加过急救培训。结论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较少,急救培训意愿很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主渠道教育与自主学习的途径,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肺保护通气对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心输出量存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将120例老年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研究对象为40例,以A、B、C组展开研究。如A组,对其则采取常规通气模式,其潮气量为8mL/kg,PEEP0cmH2O(以1cmH2O=0.098KPa作为计算);B组则保持其潮气量为6mL/kg,PEEP5cmH2O;C组潮气量为为6mL/kg,PEEP8cmH2O,对3组患者血压及心率以及心输出量、动脉血气等展开比较。结果A、B、C3组患者平均的动脉压以及心输出量都较为稳定。而采取呼吸模式之后,发现B、C2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压上存在上升趋势,且气道平均压也出现升高情况。结论小潮气量联合5cmH2O及8cmH2OPEEP肺保护通气,能够对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在心输出量方面产生较低的影响,且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112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AMI合并NOAF者15例,对非房颤组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及梗死相关血管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NOAF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病变范围更广,2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值均<0.05),梗死相关血管更多见于前降支病变,统计有差异性(值<0.05)。结论AMI合并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提示病情严重,近期预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初复治、菌阴阳性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纳入试验组,并取同期收治的30例其他非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的志愿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外周血B细胞、NK细胞、IgG等免疫功能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与IgG水平差异显著(P<0.05);初治组与复治组相比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差异显著(P<0.05);初治组与复治组相比各免疫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细胞能够有效地判断肺结核患者的预后,CD8+T细胞和体液免疫则发挥了重要的细胞免疫作用,监测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能为其诊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常住居民结直肠癌初筛结果及相关因素,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2次粪便潜血试验。分析2015至2016年数据。结果共完成结直肠癌初筛2172人。其中男895人,女1277人;结直肠癌危险度评估阳性241人,阳性率11.10%;大便潜血检查阳性191人,阳性率8.79%;结直肠癌初筛试验阳性411人,阳性率,18.92%。结论居民中结直肠癌初筛试验阳性率较高,提示有一定比例的高危人群,应对高危人群进一步检查、随访,及时排除或诊断疾病。需加大宣传力度及健康教育和政府的经费投入、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3-2-1”模式,完善与三、二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治网络,提高高危人群积极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进而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盲分组法分组,研究组(n=60)使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n=60)则单独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RP、ESR、PLT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肠黏膜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既可以改善CRP、ESR、PLT各指标情况和肠黏膜病变,又可以增强总体疗效,值得大力推广。